朱一貴住在「羅漢內門」,也就是現在高雄市內門區,而現在的旗山,當時稱做羅漢外門。

有「台灣孔子」之稱的沈光文當年因作詩譏諷鄭經,幾遭不測,喬裝為和尚逃到這個平埔族居地,一說「羅漢」的名稱即因此而來。而羅漢內門、外門成為當時(明鄭到清治初期)士人避禍的所在,會出現朱一貴這種英雄人物,自有其人文背景。

朱一貴飼鴨為生,別人趕鴨子,鴨子聒噪散走;朱一貴有本事讓鴨子「排陣行動」,鄉人認為那是一種「天授」,乃稱他為「鴨母王」。

天地會的頭目黃殿、李勇等,聽說有這一位「鴨母王」,就去拜訪朱一貴,邀請他共舉大事。朱一貴原本就是一個任俠好義的角色,慨然答應,且因為他姓朱,對心向故國(明朝)的老百姓有號召力,於是被推為「中興大將軍」,初起事時,只有八十餘人。

義幟一舉,南路(台南府城以南地區)紛紛響應,幾天內就打到了岡山,距離府城只有30里。這時,下淡水(今高屏溪)的粵幫首領杜君英父子也聚眾響應。而清軍游擊周應龍犯了一個大錯,懸賞「殺朱一貴黨人者」,平埔族因此濫殺鄉民去領賞,使得各地村莊無不擁械自保,甚至加入起義軍。於是,朱一貴的部眾一下子膨脹到30萬人,攻進了台南府城。四月十九日起義,5月初一進府城,才短短10幾天!

五月初四 ,眾人促擁下,朱一貴登基,國號「大明」,建元「永和」,各地戲班子的戲服通通集中到府城,民間歌謠:「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核電辯論,我有一個體認:核電問題要考慮的面向實在太多了。之前我曾經在不同的刊物、不同的專欄,針對核電的不同特定問題提出論點,可是專欄是有字數限制的,我的觀點與立場很可能會被斷章取義或誤讀。因此,我只能用這個無字數限制的園地,做一次多面向的陳述。

首先說「電」

我們都知道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水。可是對現代人而言,必須多加一項「電」

有人可以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嗎?這個世界上或許有,但是在台灣肯定沒有。

逆向思考一下:如果任何人可以過沒有電的生活,那也就沒有核電問題了。

當然,電還沒有發明以前,人類也活了幾萬年,有歷史的紀錄也有34千年。但是,正如石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以後,人類不可能回石器時代生活,有動力機械以後,人類不可能回到獸力時代一樣,現代人不可能回到沒有電的時代。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台灣書店街的標竿一向是台北市的重慶南路,最盛時期有100家書店,外加騎樓下無以計數的書攤。這些年逐漸沒落,只剩下20家,上個月又一口氣關掉4家,因而激起一小波嗟嘆之聲,但旋歸平靜。

 台北市政府商業處表示要「輔導業者、建立特色」,我看了直搖頭-把書店街當一般商業輔導,那不是「倩鬼拿藥單」嗎?它就是被世俗商業打垮的呀!我並非責怪「唯利是圖」,事實上那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但書店街確實是不敵商業利益而沒落,這一點無可否認。

 主要的「殺手」是房價:店租數十年來持續漲,如今一間店面租金20萬元,賣書的營業額怎麼負擔得起?而賣書的營業額持續下降,又跟住宅房價上漲間接有關——屋子裡留給書架的空間愈來愈少,於是,有限的書架就堆不下書籍,當然就不買書了。至於紙本書不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影音媒體成為主流,紙本完全不是對手——但這是潮流趨勢,擋不住的,輔導也沒用。

 簡單回溯一下媒體的發展過程:最早當然只能口傳,文字的發明是第一次文明大躍進,當時的媒體是用刀在甲骨、泥板、陶器、銅板上刻寫;筆的發明是第二次大躍進,書寫在絲絹、羊皮、紙張上頭;印刷術是第三次大躍進,其影響一直到現代社會;電的廣為運用是第四次大躍進,影音媒體漸漸將紙本擠壓剩下極小的空間,這也是重慶南路書店街沒落的主要原因。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第五次大躍進:數位化。數位化不會消滅影音媒體,反而是知識的救星,因為當下的影音媒體最強勢是電視,而電視是淺薄的,數位化可以容納更充實的知識,因為它包括了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可以數位化的元素。這裡我不擬討論數位化知識(資訊)的媒體/瀏覽器,那應該接近哈利波特小說中的「魔法書」,但卻是另一個題目,與本文無關。

 本文的重點在於,面對一場巨變,以及巨變帶來的衝擊乃至動亂,該如何因應。重慶南路直接面對了這場文明進步的巨變,絕大多數的書店禁不住衝擊而拉下鐵門,或變身咖啡廳、麵包店,台北市政府所謂「輔導」,難道是想重建書店街嗎?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原本想要回覆「草泥信長岐阜」的迴響,可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於是寫成了這一篇文章。

句踐在歷史上的評價確實不高,主要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說他「長頸鳥喙,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加上「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名言,句踐於是被蓋棺論定,就是一個殘忍、忘恩負義、而且未達目的不則手段的角色。

以前小學課本為什麼要推崇「句踐復國」?當然是因為當時的基本國策是要反攻大陸。別忘了還有「少康中興」,只要「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就行了,是吧?

然而,「臥薪嘗膽」卻始終成為千百年來的勵志典範,教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句踐是個負面角色與句踐能夠忍人所不能忍遂致成功,是應當分開來看待的。這又跟「不以人廢言」的道理相通。

話說回來,夫差卻不是一個值得效法的對象,他的歷史形象是霸氣的沒錯,「多情」則是連續劇的安排。(廣告時間:張大春新近寫了一個劇本「西施」,對夫差的角色如何詮釋,我沒問,請大家拭目以待吧)夫差為闔閭報了仇,而且實際完成了稱霸(晉定公有承認),可是史家仍然推崇闔閭而貶抑夫差。只因為闔閭攻進郢都,幾乎滅了楚國;而夫差的結局卻是身死國滅。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MAKIYO事件幾乎佔領了所有媒體版面,想不看都不行。

當然我也想知道當時真相究竟如何,可是這個事件讓我感到不吐不快的一點是:包括我們每一個看電視的人,其實大家都有責任,責任重一點的,甚至可以說是「幫凶」。

這麼說,是有感於「MAKIYO為什麼會以『愛喝酒』,甚至以『喝酒後的種種行為』為榮?」甚至成為模仿對象,成為「幫主」。

答案其實很簡單且明顯:因為電視上的綜藝節目鼓勵她大談酒後的「不羈」行為,而節目為什麼要鼓勵?因為每次談這些,收視率就升高,廣告就來了。而收視率為什麼提高?當然是因為觀眾愛看嘛。

請別說「我不看綜藝節目,所以我沒有責任」,因為那只能說你(包括我)的責任比較輕而已。不看綜藝八卦的,很可能愛看政治八卦,總之,每個人都愛聽、愛看秘辛。而台灣當前的電視節目,真是做不出好節目來,只能在這一方面比辣、比悍、比敢、比衝。而我們這些「逆來順受」慣了的電視消費者,卻從不出聲要求,乃至仍然每天拿著遙控器「巡邏」,讓「收視率調查器」誤以為大家都很愛看這些節目。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北韓(朝鮮)獨裁者金正日去世,指定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金正恩年紀還不到30歲。西方媒體分析多有認為「接班基礎可能不穩」者,並且言之鑿鑿「端看姑丈張成澤上將態度如何」。

我不瞭解北韓政情,不敢說金正恩一定就可以穩定接班,可是我認為西方媒體太過一廂情願。(甚至以陰謀論的角度,不排除是為了製造刺殺與軍事政變提供合理化基礎,預先塑造國際間的印象)

東方模式的「攝政王篡位」,通常發生在「小皇帝」,已經成年的年輕皇帝非但鮮少被篡位,甚至是前朝老臣的剋星。反而前朝老臣如果沒有太后的保護,往往下場都很慘。

「少主」為什麼不喜歡前朝老臣?因為老臣喜歡言必稱「先王」,而少主大多數都希望超越老爹,至少要走自己的路,而非墨守老爹成規。

我最近才完成新書《英雄劫》的校對與出版,對這一點特別有FU。書中眾多英雄當中,我認為最英雄的一位是伍子胥,他為了報父仇,逃出楚國,流亡宋、鄭、吳國,終於輔佐吳王闔閭稱霸,並且率軍攻進楚國郢都,將仇人楚平王從棺材裡拖出來鞭屍。快意恩仇,夠英雄吧!

吳王闔閭的太子波病死,闔閭為了立儲問題大傷腦筋。太子波的兒子夫差找上伍子胥幫忙,伍子胥也在最關鍵時刻進言,奠定了夫差的繼承人地位。後來闔閭戰死,夫差繼位為吳王,伍子胥理所當然成為相國。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好一段時間沒在故事塾發表文章,是因為忙著出版新書的最後校對與整理工作。

這本新書的書名叫做《英雄劫》,張大春聽到這個書名的第一個反應是「你寫小說嗎?」我急忙說:「不是,我不會寫小說。」

這書名的確像小說的書名,那是因為我寫這本書時,對於英雄人物卻逃不出自己性格造成的劫數,感慨良多,所以取了這麼一個像是小說的書名。事實上那是一本故事書,講的是春秋時代南方三國楚、吳、越之間的恩怨情仇故事。基本上以《吳越春秋》為藍本,加入其他如《史記》、《左傳》乃至《敦煌變文》中的記載。

《吳越春秋》這本書,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獲得讀者青睞。是因為它一直被歸類為「雜史」,一旦成了「經典」,就不再可親。而雜史又不是正史,也就是考試不考。既不可親,又不會考,當然就很人去讀它。但事實上它的文學想像力極其豐富,可以視為小說的原始形式。所以,《英雄劫》這本書就成了我寫的第一本長篇故事書。

同時要借此向所有「故事塾」的好友們致謝,因為在寫這本故事書的過程中,利用這個園地跟大家交換意見,得到很多靈感與啟發。

而在我疏於為故事塾寫稿的期間,我如鯁在喉的題目,就是「2011年年度漢字」的選拔結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佛教團體的放生活動因為陳文茜的一篇文章而橫生爭議。

佛教為什麼要放生,因為佛經上有很多因放生而得延壽的記載,所以信徒們千百年來都熱中放生。易言之,放生是為了祈求自己長壽。

環保團體為什麼反對放生?因為唯恐放生破壞了大自然生態,一旦環境被破壞,幾世代都難以恢復。其目的也是為了人壽,只不過著眼點較大(全體)、較長遠(後代子孫)而已。

《列子》的寓言:

齊國一位田氏(齊王同族)貴族要出遠門,在家中擺筵席祭祀路神,有上千賓客參加宴會。

侍者端上魚鱉、鵝鴨,田氏感慨的說:「老天爺對人類真是太好了!繁殖穀物、生育鳥魚以供人食用。」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北北基聯測要停辦,惹起一陣風波。當年的台北市教育局長現在卻剛好是教育部長,這北北基聯測真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當然,「蕭何」必須出來講清楚。於是部長說了:「全國聯測反正考綱不考本,不會有一綱一本和一綱多本的問題。」

風波就此平息了,可是,天哪!搞了那麼多年的教改,最終還是這個結果嗎?

「蕭何」部長的說法,令我想起《戰國策》的這個寓言:

魏國人季梁在旅途中看見一個人,駕著馬車朝北方向。

季梁問:「先生要去哪裡啊?」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故事塾是不談政治的,可是這個題目怎麼說?且往下看便知。

先講一個笑話,出自《醉翁談錄》:

有一天,嘴巴對鼻子說:「你有什麼本事,可以居我上位?」

鼻子說:「我能嗅味道,聞出香臭以後,你才可以吃。所以我居你之上。」

鼻子又對眼睛說:「你又有什麼本事,可以居我的上位?」

眼睛說:「我能夠觀察事物的美醜,還能辨別東西方向。我的功能不小,當然有資格居你之上。」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