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後世稱明朝「中葉」其實差一點就是「末葉」,接連好幾個昏庸皇帝,加上宦官(如劉瑾)、權臣(如嚴嵩),幾乎搞垮了大明王朝。全靠張居正財政改革成功,以及譚綸、俞大猷、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撐持國防。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牽連戚繼光被黜,譚綸、俞大猷去世,就靠一個李成梁坐鎮遼東。等到李成梁去世,東北的女真族隨即崛起。

女真族的領袖是努爾哈赤,他陸續吞併女真各部族後,稱「汗」,再征服漠南蒙古諸部,稱帝,國號金,史稱「後金」。努爾哈赤眼光遠大,他建立了「八旗」制度(政經軍一體),更主導創制滿文,使得後金加速脫離草原民族體制,進入文明帝國之列。

明朝視努爾哈赤稱帝為叛逆,還在商議要不要出兵征剿,努爾哈赤已經出兵,分兩路:左翼四旗進攻東州、馬根單(均在今遼寧撫順市),自率右翼四旗進攻撫順,兩路都順利取勝,撫順第二天就被攻下。

撫順失陷,遼東地區的明軍聞訊前往救援,與努爾哈赤正面交戰,正在雙方激戰之時,突然風沙大作,明軍迎風而戰,陷入不利局面,最後被後金軍全殲,包括總兵張承胤以及副將、參將、游擊等多名將領皆陣亡。如此結果,在明朝方面是舉朝震驚,在後金方面則是膽氣陡壯。起初努爾哈赤還告誡八旗諸將,「自居於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可是兩天攻下撫順,七天全殲明軍,虜獲人畜三十萬,勝利來得太容易,於是乘勝進攻清河(今遼寧本溪縣北)。

清河城四面環山,地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有大路可直通遼陽、瀋陽,為遼瀋之屏障,明軍有一萬人駐守。努爾哈赤先令裝滿之車在前,引誘明軍來搶,後金軍埋伏在車後突然殺出,明軍大敗回城,靠城上火砲頂住後金軍攻勢。努爾哈赤命士兵頂著木板在城下挖洞,後金軍遂從缺口突入城內。明軍援軍到達時,城已陷落,只得轉回瀋陽。努爾哈赤這下囂張了,他將俘獲來的一名漢人割去雙耳,令其轉告明廷:「若以我為非理,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

文章標籤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錄自《經典名句100——兵法》

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

理者,治眾如治寡;備者,出門如見敵;果者,臨敵不懷生;戒者,雖克如始戰;約者,法令省而不煩。

~《吳子‧論將》

東漢末,曹操統一北方之前的戰爭之一:征宛城張繡。

曹操大軍抵達宛城,張繡接受謀士賈詡意見,向曹操輸誠。曹操引兵入宛城,餘軍分屯城外。但是曹操搭上了張繡的嬸母鄒氏,乃將鄒氏移至城外大營居住,而惹惱了張繡。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民族與北方草原民族有著千年以上的鬥爭經驗,能夠揚威大草原的雄主如漢武帝、唐太宗都受到後世謳歌。

然而,草原民族也出現過一些英雄,其中匈奴單于欒提莫頓是「運氣非常不好」的一位——他如果生在其他年代,說不定也可以像成吉思汗那樣,入主中國乃至稱霸歐亞大陸。

長話短說,欒提莫頓殺了自己的父親,(以下摘錄自拙作《大對決》)

東胡汗國聽說冒頓弒父篡位,欺他年輕,派出使節表示:「我們大汗想要得到頭曼單于那匹千里馬。」

冒頓徵詢群臣意見,群臣說:「那是我們匈奴的寶馬,不能給他。」

冒頓說:「敦親睦鄰為何捨不得一匹馬?」就把千里馬送給東胡。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摘自2016年寫的一篇專欄

**因為看到新聞:台灣的口罩是「送」給美國的,美國的防護衣是「賣」給我們的,於是翻出以前文章中的故事,供大家參考

年輕時看到胡適之先生的墨寶,對於「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等,就當作名人格言,偶爾用在作文裡。對於「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拚命向前」,當時視之為一種中年人的危機意識,擔心老之將至的心情發抒。

 

後來從〈傳記文學〉中知道,那是胡適寫在照片背面,送給陳光甫先生的,時間是1938年10月31日,當時胡、陳二位都在美國華府,而且都在「為對日抗戰工作」,這中間有很多故事。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秋時,齊桓公第一個稱霸,蔡繆侯將妹妹嫁給齊桓公,可是這位蔡國公主驕縱任性,有一次和齊桓公一同泛舟時,故意搖晃船隻,齊桓公制止不聽,一怒之下趕她回蔡國,可是並未將她休了,蔡繆侯對此不爽,將妹妹改嫁,齊桓公覺得沒面子,於是發動八國聯軍(包括齊國)攻打蔡國。

蔡國是個小國,很輕易就擊潰了,齊桓公率領諸侯聯軍繼續攻打楚國。楚成王派出使節前往詰問聯軍:「齊國地處北海,楚國地處南海,兩國相距甚遠,好比公牛和母馬不相吸引,卻想不到你們會進入我的國境,是何道理?」

齊國宰相管仲回答楚使:「當年召康公(周王的執政)授權我們齊國祖先姜太公,可以視情況討伐東方不服的諸侯。你們楚國已經好久沒進貢包茅(一種草,酒釀成後用它來過濾效果最佳),以致天子祭祀時沒有美酒,我們就是來追究這事情的。另外,當年周昭王南巡沒有回去,我們國君也要追究。」

管仲所言的背景:周昭王是周朝第四任天子,他南巡到今天湖北一帶,過度要求當地百姓提供糧食、物資和勞役,人民很火大。當他要渡過漢水繼續行程時,當地人提供一隻用膠黏製的船隻給他乘坐,結果船到漢水中流,黏膠溶解、船沈沒,周昭王和隨行大夫都淹死。

楚國使節回答:「沒有進貢包茅,是我們國君的過失,以後一定按時進貢。至於昭王的事情,你自己去漢水之濱問罪。」

聯軍繼續進軍,楚成王不想跟氣勢正盛的齊桓公開戰,因此派出大夫屈完(楚王族)出使聯軍,表達和談的意願,聯軍因此稍稍退後以示誠意。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上有114位官兵確診新冠肺炎,艦長克羅齊爾(Brett Crozier)向海軍部請求讓官兵上岸診治,最後航母靠岸,但艦長遭撤職。

這令我想起戰國名將吳起的故事,吳起在平時幫士卒吸吮膿瘡,士卒在戰時為他效死。

  以下摘錄自《勝之道‧吳起》

吳起擔任魏國大將期間,率軍與諸侯大戰七十六次,全勝六十四次(此處稱「全勝」,跟《孫子兵法》定義相同:軍事勝利且保全軍隊),其餘十二次不分勝負(也就是說,吳起擁有「百分之百不敗」的紀錄)。

吳起的不敗記錄怎麼來的?

吳起身為大將,與基層士卒同衣食(跟司馬穰苴一樣作風),共甘苦(睡不設蓆、行不騎乘)。有一個小兵長了膿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膿液。那個小兵的媽媽聽到這個消息,痛哭失聲。人家問她:「大將為你的兒子吮疽,愛護兵卒如自己的兒子,妳為什麼反而痛哭呢?」那位母親說:「你不知道。當年吳公也曾為孩子的爹吮疽,孩子他爹上了戰場,因此而奮不顧身,不久就陣亡了。吳公如今又為孩子吮疽,我不敢想像會發生什麼事情,心亂如麻,所以哭啊!」

文章標籤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梯言專欄中提到「蔡政府520將內閣改組,一個個都成了五日京兆」

*以下摘錄自《黎民恨‧五日京兆》

 

張敞擔任京兆尹時,發生「楊惲大逆案」。張敞跟楊惲頗有私交,楊惲處死之後,許多人就落井下石,那些奏章、封事都被擱下不處理。然而,山雨欲來風滿樓,張敞的京兆尹眼看即將不保。

  張敞命一名官吏絮舜查一個案,絮舜不甩他,回家睡覺,說:「他這個京兆尹最多再幹五天,還查什麼案?」

  張敞聽到這話,命手下逮捕絮舜,日夜審問,判他死刑。將行刑之前,張敞派主簿(相當主任秘書)送一張字條給絮舜:「五日京兆的威力如何?冬季已盡,想要活命嗎?」推想絮舜並未求饒,所以最終被處決。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梯言專欄中提到「項羽怎麼可能被劉邦打成喪家之犬」

*以下摘錄自《大對決‧鴻溝》

項羽這次答應與漢軍簽訂和約,兩方以鴻溝(或稱洪溝)為界,以西歸漢,以東歸楚。項王送回漢王的父母妻子,當他們進入漢軍營壘,漢軍營中響起一片高呼萬歲。

這一聲「萬歲」不是為劉太公而呼,也不是為劉邦而呼,甚至不是為楚軍認輸而呼,而是為和平而呼。事實上,鴻溝以西包括了廣武、敖倉、滎陽、成皋等地,當初漢王提出「兩國以滎陽為界,以西歸漢,以東歸楚」,項羽不答應,如今反而更後退了──項羽退讓,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依約楚軍必須後撤,所以項羽領兵向東,撤軍回家。

劉邦也準備領兵西歸,回去關中。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法醫高大成對武漢肺炎發言,被大陸網友稱呼「你這個仵作」。

仵作一詞,是古代官府中專門負責檢驗屍體的吏役。

拙作《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中,寫團頭(宋朝對仵作的稱呼)何九叔如何保留證據而得以免去一場殺身之禍: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偷骨殖何九送喪,供人頭武二設祭」。話說潘金蓮鴆死了武大,地坊團頭何九叔去驗屍,半路上遇到西門慶,先請喝酒再塞銀子,只為「如今殮武大屍首,凡百事週全,一棉被遮蓋則個」。及至看見武大「面皮紫黑、七竅內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齒痕」,明顯是中毒身死。

何九叔這下陷入了兩難處境:若聲張開來,西門慶有錢有勢,「卻不是去撩蜂剔蝎」?且心裡也仍貪那十兩銀子;另一邊,武大雖是小「咖」,他的兄弟武松卻「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歸來,此事必然要發」,這可就性命交關了。反倒是何九叔的老婆心細且有條理,且看她提出的萬全之策:

如今這事有甚難處?只使火家自去殮了,就問他幾時出喪。若是停喪在家,待武二歸來出殯,這個便沒甚麼皂絲麻線;若他便出去埋葬了,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燒化時,必有蹺蹊。你到臨時,只做去送喪,張人眼錯,拿了兩塊骨頭,和這十兩銀子收,便是個老大證見。他若回來不問時便罷,卻不留了西門慶面皮,做一碗飯卻不好?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漢肺炎會不會動搖中共的統治?

我無從預測,只能重述東漢末年「太平教演變成黃巾之亂」故事,大家對照古今異同可也。(以下文字摘錄自《夕陽紅》(商周出版):

黃巾原本不是盜匪,而是濟世宗教──太平教,由張角創立。

張角是個不第秀才,他入山採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喚他到洞中,傳授天書三卷,說:「此書名太平要術,如今你得到了,要用之來濟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張角於是創立太平教,教授門徒。

當時瘟疫流行,張角宣稱他能治病。他為人治病的時候,叫病人下跪,說出自己的過失,然後喝下符水。病人偶有痊癒者,於是人們口耳相傳,拿他當神明崇拜。

十餘年間,太平教信徒多達數十萬人。遍布全國十三州中的八州。徒眾甚至變賣家財,前往投奔張角,道路上擁擠為之阻塞,途中病死的就有上萬人。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兵法看2020年大選之03

柯文哲的網粉出現成千「阿拉伯人」粉絲,是近來最詭異的事情。以柯陣營的網路戰經驗,不應該出現如此荒腔走板的動作,但如果說是某方面要搗阿北的蛋,肯定「蝕了米卻肯定偷不到雞」,因為柯文哲幾乎確定不會參選了。這批阿拉伯機器人已經注定不會有殺傷力——一有蠢動一定被踢出群組,甚至柯文哲的網路聲量有任何進展,都會被說成是「阿拉伯影子軍團」。

這是「網軍」將要失去影響力的一個徵兆——並非說網路對選戰的影響力將減低,恰恰相反,網路的傳播力仍在加強中,只是人們從網路接收大量訊息的同時,也將同時提高對「機器人/假新聞」的警覺性。

然而,對於候選人團隊與政黨,如何將「空軍」落實為「陸軍」,也就是如何將網路上的粉絲群落實到票箱,甚至讓網路上的擁蠆能夠成為「巷戰部隊」,仍然是一大課題。說得更實境化一些,如何讓原本相互不認識的網粉(甚至住在雙併公寓對門),能夠在社區、鄰里中相互激勵,發揮感染/宣傳/拉票/催票功能。

我不懂選戰實務,但是可以在歷代名將的練兵實錄中,找到具有參考價值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姜太公。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子兵法看2020大選之02

 

上星期還有人斷言,韓國瑜的聲勢已經一蹶不振,拉不回來了。可是新北市一場造勢號稱35萬群眾,韓國瑜的聲勢復振,他本人也「還魂」了(借用某教授用語,他是因為韓口出「他奶奶的」而如此認為)。然而,這樣的選戰能支撐多久?

《孫子‧勢》善戰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勢〉篇的要旨在「任勢勝形」四個字。它的前一篇是〈形〉,〈形〉篇講求先佔有利地位,取得位能優勢,對戰時乃能「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然而,戰爭不可能哪一方永遠先佔有利地位,當你處於位能劣勢,難道就此認輸了嗎?那時候就要「任勢勝形」,用動能勝過位能。(位能/動能比喻,借用物理學觀念)

但是,任勢要做到「如轉木石於千仞之山」:古時作戰運用滾木擂石,那些木、石可不是動員眾多人力推上去或拖上去,必須用「轉」的,才不至於將軍隊的力氣耗費在推/拖木石上,而減損了臨陣殺敵的戰力。也就是說,所謂「任勢勝形」,必須戰術靈活、奇正相生,才能掌握主動,讓對手無法捕捉主力,然後形成局部優勢,取得勝利。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子兵法看2020年大選之01

《孫子兵法‧九地》列舉了九種地形,但是內容討論自然地形卻少,主要論述作戰部隊的心理、精神狀態。也就是說,講的是戰爭時軍隊會遇到的各種處境和處置方法。

先看《孫子兵法》所謂「九地」:

散地:在自己國內與敵人交戰,離家太近,士卒畏死,容易四散回家。

輕地:入敵境不深,一旦受挫,士卒仍亦敗逃回家。

爭地:兵家必爭之地。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之021

柯文哲組新黨到底要幹嘛?這個新的台灣民眾黨能不能為台灣打開一個新局面?前一個問題,柯自己也說不清楚;後一個問題,大家也不敢抱太大期望。

由於藍綠兩大黨讓人民失望透頂,甚至「厭惡藍綠黨」已經成為最大黨,所以,新生政黨總是可以獲得人民的期待——很遺憾,人民卻一再失望,而藍綠兩黨仍繼續擺爛。

曾經一度,柯P成為如此人心之下的最大期待,可是他的支持度與期望值下跌之快,更跌破眾觀察家的眼鏡。箇中原因,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中做出寓言式的描繪:

一個模式是《鹿鼎記》裡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看這一段:

(天地會群豪商議刺殺吳三桂)陳近南道:「我看要辦成這件大事,咱們須得聯絡江湖上各領各派,各幫各會,共謀大舉。吳三桂這廝在雲南有幾萬精兵,麾下雄兵猛將,非同小可。單是要殺他一人,未必十分為難,但要誅他全家,殺盡他手下助紂為虐的一眾大小漢奸惡賊,卻非我天地會一會之力能夠辦到。」………眾人想到誅滅吳三桂全家及手下眾惡,都是十分興奮,但過不多時,大家面面相覷,心中均想:「這件事當真甚難。」蔡德忠道:「少林、武當兩派人多勢眾,武功又高,那是一定要聯絡的。」(但是眾人皆知少林、武當作風老大,不肯淌渾水)林永超道:「倘若約不到少林、武當,咱們只好自己來幹了。」陳近南道:「那不用性急,武林之中,也並非只有少林、武當兩派。」各個紛紛議論,有的說峨嵋或許願幹,有的說丐幫中有不少好手加入天地會,必願與天地會聯手,去誅殺這大漢奸。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系列之020

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本週進行民調,下週正式提名,以目前態勢看起來,蔡英文應該可以勝過賴清德。然而,若回顧賴清德宣布參選以來,民調其實一路領先,經過一再延後初選民調時程,終於到最近被蔡英文壓過,不得不令人欽佩蔡英文的功夫厲害。

蔡英文這一套功夫,不但讓賴清德難以施力,而且逐漸在媒體上失去主導議題能力。用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作比喻,近似北冥神功、化功大法:

北冥神功是《天龍八部》裡段譽修成的武功,能夠吸取別人之內力收為己用。蔡英文一開始頻頻向賴清德喊話,訴求「一加一大於二」,那就是北冥神功——賴清德能夠合作,民進黨大團結,支持者士氣大振,確實能夠提振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後的頹勢。然而,如果賴清德答應擔任副手(當時坊間評論家多持此看法),幾位表態支持他的獨派大老將登時「裡外不是人」而賴他原本獲得的獨派支持將轉為怨懟,猶如被北冥神功吸去內力,從此成為「廢人」(政治影響力歸零)——那正是賴清德堅持不退的原因。

化功大法是《天龍八部》裡丁春秋得不到逍遙子傳授北冥神功,自己以逍遙派內功為基礎創出來的一門武功,能夠化盡敵人的內力。蔡英文確定賴清德不可能「一加一大於二」之後,由於民調仍然落後,先讓黨中央延後初選時程,一次不夠就再延一次,其實那沒有公平或不公平的問題,選舉跟田徑選手調整狀態到比賽時達到顛峰狀態不同,要當總統的人也不應該「今天選得上,下個月就選不上」。然而,有道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賴清德對於當中央一再延後初選時程的反應,卻是「我被突襲了」,媒體上看到的賴清德,神情、氣色都一天不如一天,確實予人「衰到」的感覺,於是漸漸的,黨內同志(包括民選公職與地方黨務幹部)漸漸靠向蔡英文,到後來根本是一批又一批的表態挺蔡,只剩下為數極少的獨派大老依然力挺,形勢已經完全扭轉——這就是化功大法,雖不能將對方功力為己所用,但是能將對手的功力化去。

如果初選民調的結果一如預期是蔡英文勝出,接下來的課題當然是團結黨內。但是,支持賴清德的民意事實上不僅止於民進黨內。套一句某位新聞界前輩的說法:「台灣人民在九合一選舉已經明顯表態反對蔡英文,從去年11/24到現在(他說此話在三月下旬),蔡英文做了什麼,可以讓人民回心轉意?」這位新聞界前輩從黨外時期就支持黨外,一直到民進黨,他因此支持賴清德(認為蔡英文不可能當選),而他的話更說明一點:很多仍然不滿意蔡英文的(傳統)綠營選民,將會轉向其他出口。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之19

5/22的民進黨中執會那一幕,其實沒那麼戲劇化,因為並未實質影響結果,但確實讓所有人(除了苦心安排那一幕的相關人等)吃了一驚。金庸迷的我隨即想到「任我行上黑木崖」那一段,於是,賴清德這次不再是「令狐沖」了,他成了「任我行」。

先來看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是如何鋪陳那一段的:

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被東方不敗囚禁在太湖梅莊的地牢裡,脫身以後一心想上黑木崖挑戰東方不敗,奪回教主之位。可是,東方不敗已經完全控制日月神教,自掌堂長老以下,人人「教主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掛在口上。而且眼線遍布天下,任我行跟風雷堂長老童百熊見了個面,雖然童百熊拒絕背叛東方不敗,仍然下令擒拿,「如果違抗,格殺勿論」。簡單說,整個大局掌控在東方不敗手上,任我行跟少數附從者想要上到黑木崖,難度很高、很高。

可是任我行卻出乎順利的上了黑木崖,最後更艱險萬分的打敗並殺死了練成葵花寶典的東方不敗。讀小說時,並未深思「為什麼形勢轉變如此之快」,此番重讀金庸,才注意到任我行的一段話:「…這些日子來,我和向兄弟聯絡教中舊人,竟出乎意料之外的容易。十個中倒有八個不勝之喜,均說東方不敗近年來倒行逆施,已近於眾叛親離的地步。這才是任我行能夠順利進入日月神教腹心之地的最根本因素——教內已經起了質變。

回頭來看現實。(先聲明,小說情節跟現實不可硬套,我要說明的只是情境近似)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之018

坦白說,我到現在還想不透:郭台銘幹嘛要選總統?

這個問題是看到《鹿鼎記》裡,韋小寶對吳三桂的一番話而興起的:

韋小寶道:「是啊,我想你(吳三桂)要造反,也不過是想做皇帝。可是皇上宮殿沒你華麗,衣服沒你漂亮。皇上的飯食向來是我一手經辦,慚愧的緊,也沒你王府的美味。你做平西王可比皇上舒服得多哪,又何必去做皇帝?」

雖然韋小寶說的是反話,可是若就一般人情事理來思考,誰說不對?而這番道理對當前最有希望的蔡、賴、韓、郭、柯五人而言,就是對郭台銘特別貼切:總統住的、穿的、吃的肯定都不如台灣首富;鴻海董事長對外呼風喚雨、對內一言九鼎,權力/威風都比當總統過癮;媒體刊載假新聞,可以撕報紙、告主持人,當然更不必彎腰幫記者綁鞋帶。那他為了什麼?

雖然說,做總統跟做董事長(即使如鴻海/富士康那樣的企業王國)不可同日而語,可是仍然得有當總統的動機。

文章標籤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由於秦帝國武力強大,匈奴向北遷移十餘年。秦帝國滅亡,匈奴再南下,勢力進入河套地區,乃與新建立的漢帝國產生了衝突。

匈奴汗國當時出了一位英雄人物欒提冒頓。他是父親頭曼單于的長子,起初立為太子,後來因為頭曼寵愛的閼氏生下幼子,就把冒頓送去月氏當人質,兩國聯盟對付東胡。可是,頭曼卻又向月氏發動攻擊,月氏王當然要拿人質開刀,而欒提冒頓機警過人,偷了一匹良馬,奔逃脫險。

回到匈奴汗國以後,冒頓不提,頭曼也佯裝不知,撥一萬餘騎兵交給冒頓帶領,但冒頓心中深深痛恨後母與父親。

冒頓自己設計了一種響箭,並加緊訓練手下部眾。下令:「我的響箭射向何方,所有人都向那個地方射箭,不跟著做的,斬首。」出獵時,只要有人不隨著響箭而射,一律誅殺。

有一天,冒頓以響箭射向自己愛馬,左右有人不敢射,一律斬首。過不久,冒頓以響箭射向其愛妾,左右有人惶恐不敢射,又一律斬首。

建立了響箭的威信後,冒頓進行「模擬考」:出獵時,以響箭射向父親頭曼單于的一匹良馬,左右齊射,毫不猶豫──冒頓於是知道,訓練已經成功。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之019

媒體將韓國瑜、郭台銘、朱立倫、周錫瑋出席馬英九基金會舉辦的論壇稱為「華山論劍」,以一個金迷的立場,真要拜託媒體「別鬧了」!

《射雕英雄傳》的華山論劍,是武林公認的當世五大高手: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相約在華山之巔比試武功,最後勝利者得到〈九陰真經〉。

「華山論劍」為什麼深受讀者愛戴,因為它跟其他武俠小說裡「爭奪武林盟主」的情節完全不同:一是參加者都是得到武林公認的絕世高手,差一級的如鐵掌水上飄裘千仞,雖然江湖上也認為他是第一流高手,可是他自己認為不足以與那五位並列,就不去參加;二是比出高下之後,第一名得到九陰真經,而另外四位心甘情願,樂見他的武功將因此更上層樓,甚至自己可能因此永遠落後。簡單說,華山論劍展現了武林高手的高度與氣度,比試絕對公正/不耍陰謀。

民主政治的政黨初選原本就該這樣:選出實力最強的一位成為政黨候選人,然後全黨支持他,其他初選落敗者也鼎力相挺,將他推上「武林至尊」的位置。

可是國民黨現在角逐提名(雖然尚未正式登記)的五位,實力卻不在同一個水平:韓國瑜和郭台銘是一個層級,民調都在20%以上;朱立倫和王金平的支持度大概都是個位數,周錫瑋甚至不到1%。所以,這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之戰,肯定稱不上「華山論劍」。同時由於提名辦法迄今未定,更由於提名辦法從最初的黨員投票到最近的全民調,變化之過程有點詭異,因此也跟華山論劍的「絕對公正/不耍陰謀」有很大差距。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金庸說歷史系列之018

柯文哲說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並表示不會去當蔡英文的副總統,因為「市長能做的事情比較多」。然而,那一句「秦失其鹿」其實反映了柯文哲基本上認為,蔡英文的『鹿』已經走失了!

金庸在《鹿鼎記》裡闡述了他對「逐鹿」和「問鼎」的詮釋:反正是「人為鼎鑊,我為麋鹿」,咱們做老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未知鹿死誰手,只不過未知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頭鹿卻是死定了的。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7次逐鹿大賽,都是前朝失鹿而群雄並起。最後的勝利者由於他建立的王朝擁有撰史權,因此被史書寫成「得天命」。重點在於,他建立的王朝必須有一段盛世來讓老百姓歌頌,這個王朝才能長久——老百姓能過好日子,才是「天命」的後盾。

至於金庸所寫的「人為鼎鑊,我為麋鹿」,通常是在盛世之後,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王朝的繼承者失去了人民的心,也就是失去了「鹿」,那才會發生「易鼎」(改朝換代)。但在易鼎之前,原本的王朝被認為是「正統」,不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正統還很難被推翻。

柯文哲面對的正是這樣一個機會,於是他也必須解決「易鼎」的問題。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