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段時間沒在故事塾發表文章,是因為忙著出版新書的最後校對與整理工作。
這本新書的書名叫做《英雄劫》,張大春聽到這個書名的第一個反應是「你寫小說嗎?」我急忙說:「不是,我不會寫小說。」
這書名的確像小說的書名,那是因為我寫這本書時,對於英雄人物卻逃不出自己性格造成的劫數,感慨良多,所以取了這麼一個像是小說的書名。事實上那是一本故事書,講的是春秋時代南方三國楚、吳、越之間的恩怨情仇故事。基本上以《吳越春秋》為藍本,加入其他如《史記》、《左傳》乃至《敦煌變文》中的記載。
《吳越春秋》這本書,兩千多年來一直沒有獲得讀者青睞。是因為它一直被歸類為「雜史」,一旦成了「經典」,就不再可親。而雜史又不是正史,也就是考試不考。既不可親,又不會考,當然就很人去讀它。但事實上它的文學想像力極其豐富,可以視為小說的原始形式。所以,《英雄劫》這本書就成了我寫的第一本長篇故事書。
同時要借此向所有「故事塾」的好友們致謝,因為在寫這本故事書的過程中,利用這個園地跟大家交換意見,得到很多靈感與啟發。
而在我疏於為故事塾寫稿的期間,我如鯁在喉的題目,就是「2011年年度漢字」的選拔結果。
台灣選出的2011年代表字是「讚」。這個字很流行,而且因為大選年而洋溢出濃濃的政治味,理由就不說了,大家都曉得我的意思吧。
很巧,這幾年選出的年度代表漢字都押同一個韻:08年是「亂」,09年是「盼」,10年是「淡」,11年是「讚」。我相信那是巧合,可是總覺得好像單調了些。媒體的評論更充滿社教意味:『二○一一年的十大代表字,除了「憂」與「變」,全是正面字眼。』
我不反對代表字都是正面意思,可是我不苟同「變」是「負面字眼」。
在我的觀念裡,「變」是一切進步的起始,沒有變,哪來進步呢?畢竟,沒有變就不會產生人類,不是嗎?
這個世界正在進行一個劇烈變動,南方朔稱之為「巨變時代」。當然,巨變造成很多折騰、磨難、災禍,包括前兩年的金融海嘯,包括眼前的歐債危機,包括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包括歐美人民空前高失業率,乃至幾乎所有重要國家的領袖都出現政權危機。
可是,這次這個幾乎全方位發生的巨變,正是因為人類的科技與文明進步(就是變啦)造成的,所有視此為災難的人,基本上都屬於「不適應症」患者。
南懷瑾先生在講述易經的課堂上,對人們面對變局的反應,將之分為三等:「第一等人曉得要變了,把住先機而領導變;第二等人變來了跟著變;第三等人變都變過了,他還在那裡罵變,其實已經變過去了,而他被時代遺棄而去了。」他所說的這「第三種人」,就是我所謂的「不適應症患者」。
《易經》是專門討論「變」的哲學,所謂「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
不易,是說世上有許多永恆不易的事物。大多數人都願意接受這個觀念,大部分人希望世事能夠永遠不變(此二者並非同一類,也無因果關係),不能適應者就是第三等人。
變易,是說世事一定會變,不可能永遠不變,要能適應變局才能生存,這屬於第二等人。
簡易,是說處理變局最重要是執簡御繁,能將萬般變化歸納出簡單的脈絡,就是第一等人,就能領導變局。
中國歷史上的空前巨變時代是春秋戰國,那個時代的思想甚至影響我們一直到今天。此所以中國兩千年如一日不進步,此所以上一次全球巨變時代時中國成為列強爼上肉。眼前這一場全球巨變,我輩有幸恭逢其盛,也有幸跟上科技進步不致落伍,更有幸身處現階段巨變的熱門位置:中國。年青朋友的機會與舞台都無限寬廣。
然而,初階段的明星未必能夠持續長久,此所以春秋有五霸輪替,戰國有七雄爭鋒,沒有恆久不變的霸業。
我計畫中的下一本書已經定名「霸之道」,大致上是以春秋戰國的故事印證當前巨變,包括全球、中國與台灣。當然,我仍然會借這個園地跟各位好朋友切磋講故事的技巧與「霸之道」。
最後做一個廣告:「英雄劫」這本書是商周出版,公孫賣瓜:這本書真的很好看,老少咸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