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榮在新書裡寫道,連戰曾(2005年)說:「我就是看不起陳水扁。」

看到這一段,我再次印證:2004年「連宋配」最終以些微差距敗選,最主要的原因不在於「319」槍擊案,而在於某種更「根本」的原因。只是我現在才知道,連戰是如此的「看不起」阿扁。這種藐視敵手的心態,最終變成「輕敵」,而「輕敵」正是任何戰將可以犯下的最致命錯誤。

之前講過的故事:句踐命死罪犯人在陣前割頸自殺,利用吳軍詫異分神時,發動攻擊,打敗吳王闔閭,闔閭並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當然,句踐的奇招是致勝因素,但是吳王闔閭的輕敵,可能才是致命的戰略失誤。吳軍當時才打敗強大的楚國,而越王允常才剛過世,句踐更是個毛頭小伙子!這才是「割頸奇計」收效的心理因素。

後來夫差打敗了句踐,句踐夫妻加上范蠡到吳國去給夫差當奴僕,句踐甚至為夫差「嘗糞」。句踐「能忍人所不能忍」,固然了不起;同時,也奠定了夫差「就是看不起句踐」的心理。此所以伍子胥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諍言,說「句踐狼子野心」,說「越國是心腹之患」,夫差聽不進去。夫差不是一個昏君,之前也一直很聽伍子胥的意見,全是「看不起對手」的心態使然。

因為看不起,所以「之前檇李之戰,是句踐採用割頸的詭計」,後來句踐突襲姑蘇,是「趁我北上爭霸,國內空虛」。失敗都有理由,所以即使打敗仗,仍然「看不起」敵手。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天這個題目,是過去一週的「熱」新聞,我很有意見,可是不敢(真的不敢)寫成專欄,我自己挨罵也就罷了,萬一連累刊載的媒體,責任太重。

結論先說,那一位被轟成「恐龍法官」的最高法院法官,我仔細去瞭解她當時駁回1、2審判決的理由,我覺得她不是草率做的裁決。

是否贊同那個裁判,是另一回事。簡單說,如果我們仍然相信「證據不足就不應該草率判刑」這個原則,那麼,這個裁決就不應該被批評成那個樣子。

鄭重聲明,我對性侵害女童的行為深惡痛絕,也斷不可能為罪犯說話,我只是認為那位法官不應該被稱為「恐龍」。

諸葛亮的名言:「我心如秤,不能為人做輕重。」意思是:我要做到絕對公正,不受任何人、任何勢力的左右。一千多年前的名言,到今天仍然被認為是司法公正的典範,就因為政治干預司法實在難以杜絕。

大法官提名人因為一個三審(法條審)判決「不符合社會期待」,在民意壓力之下,放棄提名,這其實也是政治影響了司法。正副總統與司法院長公開道歉,更是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政治力量的威力展示。可是,那三位大人是政治人,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政治失誤行為道歉,法官卻因此受到「二次傷害」。ㄣ,這個失誤還真嚴重。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充數的竽」的迴響,再次點出一個尖銳的矛盾:句踐如此教育人民勇敢赴死,自己卻如此受辱,怎麼讓人民接受?

這個問題的答案說來簡單:政治人物欺騙選民古今一同,而且古時候肯定比現在容易多多。而且,政客欺騙世人總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要騙到自己。那些屬於愚蠢一級的政治人物,才會「謊話說多了,結果只騙到自己」。稍微高明一些的政客,儘管說一套做一套,心底總是明白「孰為真,孰為假」。

然而,句踐「忍人所不能忍」卻不能以欺騙人民看待,畢竟他所忍受的,絕非你我所能忍受。事實上,他的內心有著一股強大的驅使力量,支撐著他忍下去,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

句踐的目標是「報仇」,我們已經討論好幾星期了。另有一位大人物司馬遷,他也是忍受了奇恥大辱,才能完成曠世巨著《史記》。

司馬遷與李陵是好朋友,李陵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孤軍深入,卻遭遇匈奴主力大軍,戰至彈盡援絕(箭都射完,刀都捲口),卻沒選擇自殺,而選擇投降。漢武帝大怒,朝廷官員一致譴責李陵,只有太史令司馬遷幫李陵講話,卻因此被處以腐刑(也就是宮刑,割除生殖器)。

司馬遷在他寫給好朋友任安的信(〈報任少卿書〉)中,說明他的心境: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慚愧,上星期自己提出的問題,朋友們給了很多答案,結果我在《韓非子》上找到了答案:

《韓非子‧外儲說上》:

越王句踐見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為式?」

王曰:「蛙有氣如此,可無為式乎?」

士人聞之曰:「蛙有氣,王猶為式,況士人之有勇者乎!」

是歲人有自剄死以其頭獻者。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般人有怨、有仇時,會恨、想要報復,那是正常。

要拋開仇恨,或暫時擺一邊,那就得「忍」。

「忍」這個字也有好幾個層面的用法,簡單分成2種:

第一個層面如:容忍、忍受、忍耐、忍痛、忍辱……,這我稱之為淺層的「忍」。

第二種是「深層的忍」: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恨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它的內涵可以包括:

怨恨,例如「恨海難填」,怨到了極點就生恨;

仇恨,例如「恨之入骨」,不共戴天;

惱怒,例如「恨鐵不成鋼」;

遺憾,例如「恨不相逢未嫁時」、「抱恨終生」。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去年底發下宏願,要講(其實是寫)1001個中國故事,而且每天刊出一個故事。連載還不滿2個月,手寫初稿則接近100則。也就是還沒完成1/10,可是我已經開始後悔當初話出如風。

當然,我一定會努力堅持下去的。

這一個星期以來,主要在寫《吳越春秋》的故事。這一本書的主軸,大家比較熟悉的是「句踐復國」,當然包括最美麗的間諜西施,還有伍子胥報父仇、夫差報吳王闔閭之仇等故事。

這一段歷史的故事性極強,這本書以小說筆法寫歷史故事,真的令人「可歌可泣」。包括金庸武俠小說當中最短篇的《越女劍》,也是從本書取材。

2個例子:

1. 專諸刺王僚: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商業周刊第1212期(2/13現在架上的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是「賈伯斯缺口」,探討「一旦賈伯斯完全告別蘋果,蘋果王國能否依然昌盛?內文有報導幾位「蘋果當朝重臣」,也分析賈伯斯指定的接班人能否維持賈伯斯的霸業。

我一邊看報導,腦袋裡就浮現一個故事:漢高祖劉邦安排身後人事。

劉邦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箭射中。班師途中,創傷惡化,回到長安更不願就醫。呂后心知劉邦隨時會死,於是在病榻前問:「你百年之後,相國蕭何也會去世,誰能接替他的位置?」

劉邦說:「曹參。」

呂后再問:「有誰能接替曹參呢?」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影響公孫策寫專欄最深的一本書是《東萊博議》,作者是南宋人呂祖謙。呂祖謙號東萊先生,辭官回鄉在書院講述《左傳》,集合成《東萊博議》。

我的大一國文課教材就是《左傳》,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於鄢〉。故事大意是:

鄭莊公的母親疼愛幼子,不喜歡鄭莊公。一再向鄭莊公要求,給弟弟(叔段)更多更大的封邑,鄭莊公總是答應母親的請求。

鄭國的大夫們一再警告鄭莊公「叔段的地太大、城太高,將會危及國君」,甚至使出激將法「如果你想要將國家交給叔段,請明講,我們都去投靠叔段」。鄭莊公總是勸他們「不要急,(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

終於,叔段完成準備,將要發動軍事政變。而鄭莊公已經事先得到情報,先發制人,將叔段擊潰,叔段逃亡國外。

鄭莊公原本對母親與弟弟勾結很不諒解,讓母親遷居他城,說「不到黃泉不相見」。可是後來非常後悔,就採納潁考叔的建議:堆一個大墳,在大墳下面挖地道,直到地下冒出泉水——母子二人在「黃泉」相見,然後攜手出來,和好如初。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原本想講《東萊博議》,可是上星期先後有2位朋友問我有關「如何進入文言文世界」的問題,所以這次跟大家分享《說苑》。

1位朋友是一位年輕媽媽,問我要如何帶孩子進入古書的世界;第2位朋友是生醫界新貴,最近開始對《論語》發生興趣。

對前一位,我說:「沒有別的方法或捷徑,就是跟他講大量的故事」。

後一位原本的問題是:「XXX的論語可以看嗎?」他講了一位大師的名字,我說:「當然是高明的呀。」然後我問他:「是趕大陸『論語熱』?還是對中文經典有興趣?」他說:「是一個機緣,有人介紹某大師的論語。不是趕熱潮,是對文言文有興趣。」

當時我就向他推薦了《說苑》,因為《說苑》這本書「滿滿的都是故事」。總之,從看故事、聽故事入手,就是比較順啦。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