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塾是不談政治的,可是這個題目怎麼說?且往下看便知。
先講一個笑話,出自《醉翁談錄》:
有一天,嘴巴對鼻子說:「你有什麼本事,可以居我上位?」
鼻子說:「我能嗅味道,聞出香臭以後,你才可以吃。所以我居你之上。」
鼻子又對眼睛說:「你又有什麼本事,可以居我的上位?」
眼睛說:「我能夠觀察事物的美醜,還能辨別東西方向。我的功能不小,當然有資格居你之上。」
鼻子又說:「算你行。可是,眉毛又有什麼本事呢?」
眉毛說:「我也不跟你們爭。可是,若我位居眼睛和鼻子之下,不曉得你這張臉皮往哪放?」
再說一個有關眉毛的故事,出自《雪濤諧史》:
接近歲末,某仁兄家貧,她的妻子問他怎麼過年,他說:「我自有辦法。」
剛好有一個剃頭匠經過門口,這位仁兄將剃頭匠喚入剃頭,吩咐他「剃去眉毛」。
剃頭匠才將一邊眉毛剃掉,某仁兄大聲嚷嚷:「喂,從來有剃頭損人眉毛的嗎?」
一把扭住剃頭匠,要去官府理論。
剃頭匠怕了他,答應賠300文錢和解。
於是,某仁兄有錢可以過年了。
吃年夜飯時,妻子見他只有一邊眉毛,實在很不平衡,說:「我看哪,不如一齊剃掉,還比較好看。」
某仁兄說:「你不要急,那一邊我還要留著過元宵節。」
國親合不合?剛好就是以上情境。
國民黨其實不認為「國親一家親」會增加多少選票,可是,如果「國親不合」,那張臉卻傷腦筋不曉得該擺哪裡。
親民黨的情境恰如第二個笑話。不要誤會,我不是說親民黨是那位無賴仁兄,恰恰相反,親民黨是那個剃頭匠。而且是元宵節前夕的剃頭匠,過年前賠了300文,深怕重蹈覆轍,所以,又想做生意,又怕受傷害。
以上不是談政治嗎?
真的不是,「國親合不合」從來都是笑話!
以上兩個故事,搭配起來還真的很好用:你可以拿來對兩黨做很多不同角度的比擬,而且都對。
故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講法,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