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那個紅衫軍憤怒的時節,我在專欄中寫道:只要遏止貪污,經濟就會變好。
我舉的例子是清朝湖北巡撫胡林翼,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整飭吏治、杜絕陋規,一年之內,湖北省稅收倍增,以往自己留用尚嫌不夠,現在還可以支援曾國藩前線薪餉所需。
現在,紅衫軍已如過眼雲煙,清廉卻成為政治口水戰的爭議題目。
現在這個政府在清廉這一方面,是做得不錯的,我舉一個我知道的事情:
2008年5月,馬政府第一個內閣上任。當年端午節,某部長辦公室的幕僚忙翻了,幹嘛?打電話給禮品店,兜圈子詢問(因為不能直接問)「某一項禮盒價格多少?」為什麼要問這個?因為部長室收到非常多的端午節禮物,而新政府規定「收禮不得超過500元價值」。也就是說,如果詢問到的價格超過500元,就得退回禮物。
那,為什麼不乾脆「一律謝絕」好了?
不行,部長剛上任,幕僚還搞不清楚「什麼人的禮該如何處置」,亦即不可以一律謝絕,否則可能才上任就得罪了一缸子惹不起的人物。
這就是「清廉沒問題,可是行政經驗還差很多」,想想,那幾天部長室所有「正務」都別辦了,多麼影響效率啊?
狀況有沒有改善?改善多少?我不知道。
無論如何,馬政府始終以他的清廉為傲,仍然以打擊對手貪腐圍競選連任的住要訴求。
相對的,民進黨緊咬「馬英九無能」不放,卻始終不願跟過去的「貪腐仙」劃清界限。
「廉」與「能」成了不相容的兩個東西,這真是台灣政治的怪現象了。
春秋時代的宋國,有一位賢明的宰相子罕,深獲民心。
一個宋國人得到一塊玉璞,拿去獻給子罕,子罕不接受。
獻玉的人說:「我拿去給碾玉的師傅鑑識,他認為這是一塊寶玉,所以才敢拿來獻給您。」
子罕說:「你以美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如果你給了我,我也收下了,那豈不是我倆都失去了寶?」
《韓非子》以及很多後人的文章,都只引述到這裡為止。「以不受玉為寶」確實可以作為清官的座右銘,不管有沒有「對價關係」,不管500元以上還是以下,總之不受。
然而,《左傳》的記載卻還有後文:
那位獻寶者說:「我只是個小老百姓,身上帶著一塊美玉,走在路上不安全。所謂『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獻玉給你,可以免我一死。」
如果換做是我,我聽到這裡,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早說清楚嘛,我幫你換現金就是了。
子罕沒我那麼多心眼,他將獻寶者留下來,住在相府,請玉匠將那塊玉璞「治」(做成商業成品)出來,賣得好價錢,讓那人方便帶回家。
這故事的前段是「廉」,後段就是「能」。只有廉,只能成就一個人的清譽;還必須有「能」,才能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但是若沒有「廉」,其實是沒有資格談「能」的。
然而,「能」卻不是一個人能幹,而是有能力組成一個團隊,來幫人民解決問題。領袖太能幹,所有光還全部聚焦自己一人,下面就會充滿馬屁精;可是領袖也不可以退居二線,尤其民主政治由人民選出來的政府首長。
那麼,什麼是理想的政治呢?
我從小學參加合唱團,一直到現在還有參加。我覺得,台灣的政治最欠缺的就是合唱的素養與訓練了。
什麼是合唱的訓練?就是:自己的部分要唱對、音唱準,該你唱時不能「啞巴」,不該你唱時不可「放砲」。
什麼是合唱的素養?就是:要能跟其他聲部構成「和聲」,即使是自己在唱的時候,也要聽到別人在唱什麼。
有了這樣的訓練與素養,一個領袖的責任乃就是「合唱團指揮」了,在適當的時候發出指示,讓適當的聲部唱出適當的音樂。
重點來了,「廉能」也不是全部,「廉能」只不過是「全部唱對」而已,還要讓聽眾都能賞心悅耳,那才是卓越的指揮。
當然,聽眾不是那麼容易討好的,即使你唱得很好,聽眾還是會打瞌睡的。
當前的台灣政治,太努力於「不讓聽眾睡著」了,過程絕無冷場,但其結果卻是「唱得真難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