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消滅王郎、收降銅馬之後,依當時態勢看來,勢必與東方的赤眉有所衝突。可是赤眉內部,此時卻出現了變化。

  赤眉軍首領樊崇不是一號大格局人物,之前他有意投效玄漢,由於更始帝劉玄格局也不大,因此逃回齊地。如今為了部眾太多而煩惱,因此將部眾分成兩支,自己帶領一支,徐宣、謝祿、楊音率領另一支。赤眉軍雖然對上官兵屢戰屢勝,但由於缺乏中心思想,沒有共同目標,且成員基本上都是農民,對於重複不停的戰鬥,與刀頭舐血的日子感到厭倦,軍中瀰漫嚴重的思鄉病,日夜愁泣,想要回到東方。

  樊崇與其他頭領商議,認為一旦回到東方,軍隊肯定一哄而散,各自回鄉,那樣大夥都將身陷險境,不如向西攻向長安。

  大軍有了目標,反而心意一致,兩路大軍分別穿過武關、陸渾關攻向長安。

  更始帝劉玄下令王匡(新市兵)、成丹(下江兵)駐防河東,抗威將軍劉均駐防弘農,堵截赤眉。

  劉秀研判形勢,認為赤眉必定攻破長安,於是決定兩路作戰:主力由他本人帶領,掃蕩北方燕趙地區;同時派出特遣軍由鄧禹率領,配合赤眉西進,然後藉著赤眉破長安,順勢併吞關中。這一計叫做驅狼趕虎,鄧禹的進軍路線,有減輕赤眉側翼威脅的作用,也就是包圍河東郡(郡治安邑縣)牽制王匡、成丹的軍隊。

  赤眉兩路大軍在弘農會師,以一萬人為一營,共三十營。第一仗痛擊玄漢討難將軍蘇茂,接著與玄漢丞相李松決戰,李松大敗,三萬餘人被殲滅,赤眉推進到湖縣。

  鄧禹的部隊「圍點打援」,包圍安邑數月之後,擊斬來攻的玄漢大將軍樊參。王匡、成丹與劉均集結十餘萬大軍攻向鄧禹,鄧禹敗退。但王匡等卻因隔天剛好是「癸亥」,也就是干支最後一天,當時五行是主流思想,認為那一天是「六甲窮日」,諸事不宜,王匡乃不趁勝追擊──結果,鄧禹因此逃過了「窮日」。

  隔天是甲子日,諸事大吉,王匡全軍出動。鄧禹下令軍隊不准做任何反應,等到敵方大軍逼近營壘時,鄧禹才下令戰鼓雷鳴,全軍反撲,大破玄漢兵團,斬劉均及河東太守楊寶,王匡等逃回長安,河東完全置於鄧禹控制之下。

(本文節錄自《黎民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公孫策 的頭像
    公孫策

    公孫策故事塾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