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北基聯測要停辦,惹起一陣風波。當年的台北市教育局長現在卻剛好是教育部長,這北北基聯測真叫做「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當然,「蕭何」必須出來講清楚。於是部長說了:「全國聯測反正考綱不考本,不會有一綱一本和一綱多本的問題。」

風波就此平息了,可是,天哪!搞了那麼多年的教改,最終還是這個結果嗎?

「蕭何」部長的說法,令我想起《戰國策》的這個寓言:

魏國人季梁在旅途中看見一個人,駕著馬車朝北方向。

季梁問:「先生要去哪裡啊?」

那人說:「我要去楚國。」

季梁:「你要去楚國,為什麼朝北方向呢?」

那人:「我的馬很好。」

「馬雖然很好,但卻不是去楚國的路啊?」

「我的經費充裕。」

「錢多很好,可是方向不對啊!」

「我的御者技術很棒。」

「這些條件愈好,你離楚國可就愈遠嘍!」

咱們的教改不正是如此嗎?

根本的問題在於「考試」。教改最初的目的,就在於「最好不要考」,至少也要「讓學生減輕負擔」。可是教改改來改去,卻仍然困於「怎麼考」。

不是嗎?聽部長大人的講話就明白了,他的重點仍然放在「考試」。那不正是:經費愈多、用力愈深,反而距離「不考試」愈來愈遠嗎?

十二年國教是不是可以讓學生仔至少在上大學之前不必考試升學了呢?

非也!至少不完全是。

「蕭何部長」訂的十二年國教政策,留了一條尾巴:某些明星學校仍然有部分名額可以「考試入學」。

這真是最荒謬的事情了,這不但不會讓明星學校消失,還會出現更不好的效果:明星學校的學區房價會更貴,只有最有錢的家庭的子弟可以上明星學校。而那些「擠不進學區」的優秀學生,他們仍然要去參加那一場最難通過的考試,而且競爭之強烈無法想像!

是的,咱們的教改愈改愈糟了,距離教改的初衷愈來愈遠了。

負責教育政策的大官們,他們是真的不知道,還是知道卻無力扭轉?

漢高祖劉邦因為蕭何的推薦而重用韓信,後來又利用蕭何將韓信騙進宮中殺害,這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典故由來。千年來,多少人為韓信抱屈。今天看來,劉邦真是殺錯人了,該殺「蕭何」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