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庸說歷史系列之018

柯文哲說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並表示不會去當蔡英文的副總統,因為「市長能做的事情比較多」。然而,那一句「秦失其鹿」其實反映了柯文哲基本上認為,蔡英文的『鹿』已經走失了!

金庸在《鹿鼎記》裡闡述了他對「逐鹿」和「問鼎」的詮釋:反正是「人為鼎鑊,我為麋鹿」,咱們做老百姓的總是死路一條,未知鹿死誰手,只不過未知是誰來殺了這頭鹿,這頭鹿卻是死定了的。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7次逐鹿大賽,都是前朝失鹿而群雄並起。最後的勝利者由於他建立的王朝擁有撰史權,因此被史書寫成「得天命」。重點在於,他建立的王朝必須有一段盛世來讓老百姓歌頌,這個王朝才能長久——老百姓能過好日子,才是「天命」的後盾。

至於金庸所寫的「人為鼎鑊,我為麋鹿」,通常是在盛世之後,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王朝的繼承者失去了人民的心,也就是失去了「鹿」,那才會發生「易鼎」(改朝換代)。但在易鼎之前,原本的王朝被認為是「正統」,不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正統還很難被推翻。

柯文哲面對的正是這樣一個機會,於是他也必須解決「易鼎」的問題。

在此之前,藍綠兩黨政權幾度交替,但是選民卻沒有第三個選擇,藍綠惡鬥搞得台灣烏煙瘴氣,遲滯了所有的進步,人民對藍綠惡鬥已經厭惡到極點,卻因為觀念根深蒂固,跳不脫「正統」的漩渦,更由於痛恨對立的那一方,每次選舉只好含淚投票。

柯文哲在2014年市長選舉的主訴求之一「推倒藍綠高牆」,事實上贏得了「厭惡藍綠」選民的支持,才可能在藍到發青的台北市大勝連勝文。去年市長選舉之前,他那句「垃圾不分藍綠」也產生了同樣作用。

然而,柯文哲在2014年的大宗票源還是民進黨傳統選民,2018年即使沒那麼多了,若無民進黨選民的棄保,柯文哲肯定不保。易言之,柯文哲雖然成功的建立了他超脫於藍綠之外的形象,可是「藍綠正統」仍在,他如果要參選總統,必須正面跟藍綠兩黨的「正統」候選人角逐,也就是他必須打垮「舊正統」才行。

如此處境,歷史上有一個借鑑:三國的孫權。

曹操、劉備、孫權造成三國鼎立,三國之間的實力能夠達到一個平衡(兩邊和大於第三邊)是先決條件,但是在政治號召方面,孫權卻比曹、劉遜色多多:曹操掌握了傀儡漢獻帝,而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則以「帝裔」自居,所以能斥責曹操「名為相,實為漢賊」,拒絕接受曹操的「漢獻帝詔令」——其他原本實力比劉備強得多的諸侯,之所以不敵曹操,「受制於天子」(也就是缺乏正統)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那麼,同樣缺少「正統」的孫權又憑什麼呢?——憑的是江東人心支持。

孫權的哥哥孫策英年早逝,臨死對老弟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也就是說,孫權確實做到了舉賢任能,而且讓江東軍民各盡其心,因此能守住江東一片天,跟曹、劉鼎足而三。

柯文哲想選總統之心其實已經很清楚,他以個人魅力能夠打到今天和藍綠兩黨鼎足而三,誠屬不易。鼎足而三的實質意義是,三者勢均力敵,看誰先挺不住就會第一個滅亡(三國是劉阿斗先亡),而非哪一家能異軍突起消滅另外兩家。

眼前的首要考量,是柯文哲怎麼拿到總統大選的「門票」?

所謂門票,國民黨和民進黨提名人都可以具備總統候選人的資格,時代力量和親民黨推薦的候選人也可以,否則就必須取得大約30萬選民的連署。

簡單說,柯文哲如果走輕鬆的路,也就是讓小黨推薦而參選總統,將會一路吃癟,很難跟藍綠政黨對抗,因為小黨不是「正統」;但若走辛苦的連署之路,最好人數能夠達到100萬人,那將造成銳不可擋的聲勢。

那就是「贏取人心支持」,來跟藍綠「正統」對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