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庸說歷史系列之012

《射雕英雄傳》裡創造了一個非典的武林爭霸模式:華山論劍。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等當世五大絕頂高手齊集華山,比試誰的武功最高,當然每個人都想「獨攬天下第一」。可是華山論劍跟其他武俠小說中「爭奪武林盟主」的不同處,卻在五位絕世高手都有一個共識:贏的人得到「九陰真經」。

先說一個非金庸武俠的寓言,出自《列子‧湯問》:

古時候有一個神箭手甘蠅,只要出手必定「獸伏鳥下」(走獸伏倒,飛鳥落地)。他收了一個徒弟飛衛,勤學苦練,箭術超過了老師。之後有一個人名叫紀昌跟飛衛學射箭,飛衛教紀昌「先學不眨眼的功夫」,紀昌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盯著飛梭兩年,直到用錐尖刺他的眼皮也不會眨眼;然後飛衛再教他「把小的看大,把細微的看顯著」,紀昌用牛毛懸著虱子苦練眼力,三年後可以將虱子看得跟車輪一樣大;然後飛衛教他選弓選箭,一箭射去,可以穿透虱子卻不弄斷牛毛——終於盡得飛衛真傳。

紀昌心想:「天下只有師父的箭術贏我,如果能殺了他,我就天下第一了。」終於有一天,師徒兩人在野外對決,互相朝對方射箭,兩個人射出的箭一支支都在空中相撞而掉在地上。終於,飛衛的箭射完了,而紀昌還有一支。紀昌向師父射去,飛衛在危急之下,舉起荊棘刺對準射來的劍,一樣尖端相撞而落地。

然後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師徒二人扔下弓相擁而泣,認為父子,發誓不再將箭術傳給他人,並在皮膚上刻畫印記,以為警惕。

紀昌學射的過程,在武俠小說中普見,而紀昌意圖弒師也在武俠小說中數見不鮮,而武俠小說中常見的場景之一就是「爭奪盟主/幫主/掌門/武林第一高手」,其實那都是「紀昌心態」——獨攬天下第一,而那種心態毋寧是一種慾望心魔。

可是參與「華山論劍」的五位絕世高手卻並非那種心態。因為,最強的那個人獨享九陰真經的結果,必定讓那個人更加無敵,也就是確定他將「獨攬天下第一」。後來中神通王重陽得到公認武功最強,另外四人也就讓他「獨佔」九陰真經!

這肯定有違「武林共識」,但卻凸顯了東西南北四大高手的氣度與格局。且拿《笑傲江湖》裡的五嶽劍派作為對照就更明白:

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恆山五個劍派,不相統屬但能同氣相求,而且隔十年就要跟魔教(日月神教)來一次你死我活的對決。書中情境是,五嶽劍派高手死傷殆盡,嵩山派掌門左冷禪處心積慮的改良本門武功,並意圖合併五嶽劍派,目的在「聯合成為一個足以跟少林、武當、峨眉等名門大派抗衡」的門派,同心戮力準備下一次跟魔教火併。

這個想法其實滿好,只是那些名門大派並不樂見,且五個劍派之間也沒有共識。左冷禪其實最努力,論理也應該由他「一統」五嶽劍派(如果合為一派是五派共識的話),可是左冷禪的「真小人」作風,被金庸刻畫得極其露骨,五派門人對之反感(讀者也莫不同感),最終被華山派掌門岳不群算計,身亡名裂。而岳不群那個「偽君子」的真面目,則在最後才被揭穿,同樣被讀者唾罵。

同樣爭奪武林名位,「華山論劍」真是讓「五嶽劍派」羞死了!

金庸讀者的討論圈中,或各方引用金庸武俠,莫不對華山論劍津津樂道,也總是以君子劍岳不群為「偽君子」的代詞——這其實代表著,金庸成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