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核電辯論,我有一個體認:核電問題要考慮的面向實在太多了。之前我曾經在不同的刊物、不同的專欄,針對核電的不同特定問題提出論點,可是專欄是有字數限制的,我的觀點與立場很可能會被斷章取義或誤讀。因此,我只能用這個無字數限制的園地,做一次多面向的陳述。

首先說「電」

我們都知道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水。可是對現代人而言,必須多加一項「電」

有人可以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嗎?這個世界上或許有,但是在台灣肯定沒有。

逆向思考一下:如果任何人可以過沒有電的生活,那也就沒有核電問題了。

當然,電還沒有發明以前,人類也活了幾萬年,有歷史的紀錄也有34千年。但是,正如石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以後,人類不可能回石器時代生活,有動力機械以後,人類不可能回到獸力時代一樣,現代人不可能回到沒有電的時代。

電對我們的意義,更不止是能源而已。在數位時代,電還代表了獲取知識的管道,而知識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二大力量(第一大力量是私有財產制)。我們讀歷史,看到各種文明的興盛與衰弱,簡單說,知識能力強的一定是勝利者,沒有文字的民族縱使武力再強大,最終不能持久。

所以,有沒有電,不是野外露營能不能生活那麼單純的問題。對現代人來說,網路連線的速度、效率不如人,都會影響競爭力,更何況電力供應不足。

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很得漢武帝的喜愛。一次大規模攻打匈奴的出征行動,沒有派李陵的任務,李陵力爭要參加。

漢武帝說:「騎兵已經都撥給大軍了,可沒有馬匹給你。」李陵說:「沒關係,我願率領所屬五千步兵,直搗王庭(匈奴單于大本營)。」漢武帝勉強同意了他的計畫,於是李陵率領五千步兵,一路殺向王庭,勢如破竹。

匈奴且鞮侯單于率領的三萬騎兵主力,一度被李陵布陣(前排盾牌手,後排弓箭手)擊退,於是認定這支部隊是漢軍主力,動員八萬騎兵四面圍攻。李陵擋不住,只好撤退,且戰且走,死傷慘重。

李陵下令:「士兵受傷三次以上者,可以坐車;受傷兩次者擔任駕駛;受傷一次的,繼續戰鬥。」再反撲,殺敵三千人。最終,李陵的最大利器弓箭射完了,李陵的孤軍退入一個狹谷,谷口被阻住,山上滾下巨石,孤軍無法再行。

入夜,李陵下令兵各帶糧食和一塊堅冰(飲水),半夜擊鼓突圍,李陵被匈奴騎兵追及,投降。他的部下分散逃命,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塞內──突圍點距離最近的關塞僅一百餘里,每個士兵若還有數十支箭,就可以殺出重圍。

簡單說,李陵克敵致勝的最大利器就是弓箭,一旦弓箭用罄,立即失去戰力。而網路就是現代人的「弓箭」,頻寬就是弓箭的「射程」。而一旦缺電,也就談不上「戰力」了。

執是之數,當有一個人要說「為了子孫,我反核電」,如果他()沒有考慮過「沒有核電將會缺電」,那是不負責任的。這樣說吧,沒有人會同意降低我們子孫的競爭力,是吧!

然而,正因電已經是人類生命的要素,也是個人、企業與國家的競爭力,所以,任何政府都不可以用「缺電」來恐嚇人民。基於這一點我對台電迄今的表現非常反感,尤其是因為他們壟斷了電的供應,更不能持此論調。

其次說「核電」

由於石油的蘊藏量只會愈來愈少,所以它會愈來愈貴,對必須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原油的台灣來說,核能發電其實是眼前最好的選擇。

由於大家對核能的擔心,而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它的威力實在太大,而日本福島核災的慘況仍在眼前。但是台灣自己也有三座核電廠,而且都已經運轉了那麼多年,事實證明「只要不出事,核能發電是好東西」。這裡又需要一次逆向思考:我們都對台灣在20世紀最後30年的經濟奇蹟為傲,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沒有三座核電廠,台灣還可能創造那個經濟奇蹟嗎?說不定早就被高油價壓垮了。

再來說「核四」

我的高中班長在同學間信件來往中說:「核四總比核一、核二好吧!」這個論點對是對,卻有兩個前提:一是核四一旦運轉順利,核一與核二就退休,這一點「問題不大」,但這四個字在大陸已是口頭禪,我每次聽到這四個字,總覺「問題仍在那兒」;一是這座興建中的核四廠,安全性至少得跟核一、二廠一樣好。

可是,我對這一座已經動工十多年,中間建建停停的核四廠,是完全不寄予信任的。別說核電廠,哪怕是一棟大樓,建建停停十多年,我也絕對不會相信它的結構沒有問題。

所以,討論到這裡為止,我的立場是:我不反核電,可是反台電,尤其是它表現出來的心態有問題;我不反核電,可是反核四,反的是這一座核四繼續興建。

所以,反核遊行我沒去,但若標的清楚:「停止續建『這一座』核四廠」(而非以後永遠不建),我會投贊成票,雖然我反對以公投決定這種專業問題。但那是政治層面問題,這裡不討論。

於是,我自己出現了一個兩難:電不能缺,核電是最好的選擇,可是「這一座核四廠」卻不應該續建。

解決的方案之一,是重新做徹底且完整的檢查,更換所有安全有疑慮的部分。這裡所謂「徹底且完整」,是細到每一根螺絲釘,而且檢查過程100%透明,事先公佈全部檢查項目,讓所有人檢視是否周全,過程中逐項公布檢查結果,且必須有全程檢查紀錄(包括錄影與數字紀錄)

政府現在採取的就是這一條路,但是我對其細緻度與透明度並不放心。

但不論核四廠停不停,我們都該做的一件事情是尋求替代能源。

提到替代能源,大家都會想到太陽能、風力、水力......,可是從來沒有人提過「人力」。

這個地球上最多的動物是什麼?人類。消耗能源最大的,還是人類。但是,產生能量最大的,可能也是人類---人類每天都在動,消耗掉的能量可以用來產生電能嗎?

我想到一個可行的方法,那是我們都已經熟悉的一樣東西:LED照明。LED需要的電能很小,用「手握力」就可以讓一支手電筒維持發亮。那麼,我們家裡的照明系統,就可以完全用「腳踏力」(如運動器材那種)來供應。所需技術完全不是問題,需要的是室內照明電源供應線路得重新佈置,加上一台運動腳踏車,與一組「電容 + 供應」系統,而社區可以採用共同的裝置(每一戶有電力存摺,透支就必須繳費)。這個費用,應由政府補助,並獎勵建商於興建計畫中加入。一旦家庭照明可行,下一步就是公共場所與廠房照明。這其實是補充現代人運動不足的妙方,不運動就沒電用,而若哪個人懶到不願意「為乾淨電力而運動」,他又有什麼資格反核?

全台灣的照明用電能不能省下一座核電廠?我不知道,但至少可以省下一大塊發電需求,而且我們每個人都「盡力」了,不是嗎?

前一陣子高鐵停駛事件更堅定了我的看法:人類對電、電腦的依賴太過了,高鐵甚至無法「手動操作」,我們必須要有「萬一供電不繼」時的生存能力,管他有核無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