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朝鮮)獨裁者金正日去世,指定繼承人,他的「小兒子」金正恩年紀還不到30歲。西方媒體分析多有認為「接班基礎可能不穩」者,並且言之鑿鑿「端看姑丈張成澤上將態度如何」。

我不瞭解北韓政情,不敢說金正恩一定就可以穩定接班,可是我認為西方媒體太過一廂情願。(甚至以陰謀論的角度,不排除是為了製造刺殺與軍事政變提供合理化基礎,預先塑造國際間的印象)

東方模式的「攝政王篡位」,通常發生在「小皇帝」,已經成年的年輕皇帝非但鮮少被篡位,甚至是前朝老臣的剋星。反而前朝老臣如果沒有太后的保護,往往下場都很慘。

「少主」為什麼不喜歡前朝老臣?因為老臣喜歡言必稱「先王」,而少主大多數都希望超越老爹,至少要走自己的路,而非墨守老爹成規。

我最近才完成新書《英雄劫》的校對與出版,對這一點特別有FU。書中眾多英雄當中,我認為最英雄的一位是伍子胥,他為了報父仇,逃出楚國,流亡宋、鄭、吳國,終於輔佐吳王闔閭稱霸,並且率軍攻進楚國郢都,將仇人楚平王從棺材裡拖出來鞭屍。快意恩仇,夠英雄吧!

吳王闔閭的太子波病死,闔閭為了立儲問題大傷腦筋。太子波的兒子夫差找上伍子胥幫忙,伍子胥也在最關鍵時刻進言,奠定了夫差的繼承人地位。後來闔閭戰死,夫差繼位為吳王,伍子胥理所當然成為相國。

夫差是先王的孫子,年紀很輕,伍子胥是輔政大臣,且是恩人,當然言聽計從。但是夫差已經成年,不是小孩子,伍子胥卻一直將他當作小孩子,最終弄到君臣決裂,不可收拾。

當句踐被圍困在會稽山,派文種「肉袒膝行」到吳營求和時,伍子胥不贊成,可是卻因措辭不妥當,反而活了句踐的命。伍子胥當時說的理由都對,可是他加了一句:「今天不滅越國,將來必定後悔。」

記住:天下所有「少主」,上自小皇帝、下至小老闆,最聽不得的一句就是「不聽我的,你將來會後悔」。任何一位「先王老臣」只要此話一出口,運氣好的還得以安全回家,運氣不好的就腦袋搬家了。

夫差就是典型反應:少主我自有定見,看將來會不會後悔。

後來句踐到吳王宮中當奴僕,幫夫差養馬、餵馬、洗馬、駕車3年,夫差想要放句踐回國,伍子胥當然要進諫,可是他的比喻卻是:「從前夏桀囚禁商湯而不殺,商紂王囚禁周文王而不殺,最後都自己亡國。」——這是多爛的比喻,將國君比擬成桀紂!但這就是輔政老臣的大意之處:缺乏細膩的修辭,因為是「老臣心態」。

那一次,夫差不高興歸不高興,還是聽進去了,沒有放句踐回國。可是在句踐為夫差「嘗糞」之後,夫差認為句踐實在對他夠忠心了,決定放他歸國,並且賜給句踐100里土地,等於承認他是一國之君,同時在文臺設宴為句踐餞行。伍子胥看到那個場面,把不高興擺在臉上,退席以示不願與句踐同席。

可是,酒席主人是吳王耶!你雖然是相國,可是當著眾大臣之面,不給國君面子,夫差當然一肚子火,可是當場仍然按捺下來。

隔天,伍子胥進宮強諫,說:「…夏桀登上高處,自知身處危險,可是不曉得如何脫險…迷途知返的話,回頭還來得及。」又是將國君比擬為桀紂,又是教少主「迷途知返」」!

終於夫差爆發了:「寡人生病三個多月,不曾聽到相國一聲問候之語,越王甘願當寡人的奴僕,甘願為寡人嘗糞…。」意思是,句踐比你對我忠心。

伍子胥又說了:「句踐做出如此違背常情的動作,這種人怎麼能夠不防備他呢?…我不敢逃避死亡(強力進諫)以辜負先王,不忍見姑蘇城淪為荒煙蔓草,…到時候將後悔莫及。」又是「先王」,又是「唱衰」少主,又是「後會莫及」。夫差已經對他厭惡至深,叫他閉嘴退下,同時放句踐歸國。

來,句踐進獻美女(西施、鄭旦),伍子胥又進諫:「從前夏桀寵愛妹喜、商紂寵愛妲己、周幽王寵愛褒姒,最終都以亡國收場。當然,夫差不會聽他的,甚至已經覺得「這老頭活著還真是礙事」。

故事情節很曲折,此處不多說。直接跳到結局:吳王夫差賜給伍子胥一把「屬鏤」寶劍,要他自殺。伍子胥臨死還說狠話:「將我的頭顱懸掛在姑蘇城南門之上,讓我親眼看見越軍進城。」夫差也派人這樣做了,說:「日月烤你的肉,疾風吹你的眼,你的形體和骨頭都化為灰燼,你還看得到什麼嗎?」

回頭看北韓:金正恩可能跟夫差差不多年紀,剛剛接班一竊來不熟悉,有可能對姑丈、輔政大臣張成澤會言聽計從。可是一切都會在「少主打勝第一場戰役」之後改觀,如同夫差在會稽山的情形。那時候,張成澤如果不能體察他自己的處境,那只好祝福他了。

簡單說,金正日不會被自己人政變掉,美帝想要在北韓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也不容易。可是金正恩將來會不會跟吳王夫差一樣,掩面自殺時還說「我沒臉見伍子胥餘地下」,得看他的作為和反省能力。畢竟,吳王夫差稱得上是一世雄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