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看選戰之終篇)

選舉結束一個多星期了,經過選戰的洗盪,之前兩位大「神」已經不再被稱為神,同時消失的是另一個稱號「無主席」——選戰過程中被說成「國民黨有史以來最弱勢的黨主席」的吳敦義,在國民黨贏得空前勝利之後,媒體自然不好意思再用這個帶有嘲諷意味的稱號。

然而,吳主席仍然是「無主席」,對於2020年大選仍然口風超緊,跳針式的「黨會有公平機制」:非但不帶任何「企圖心」,也不偏袒任何已表態/未表態的「逐鹿者」。但這就是吳敦義的「無主席兵法」,簡單說,他因此而能主導往後的總統選舉提名大勢。

這在《孫子兵法‧形》有云: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部分版本無「無奇勝」)

而「無主席」的定位,其實是《易‧乾》卦辭:「見群龍無首,吉」的應用。

「群龍無首」為什麼吉?因為國民黨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國民黨。

從前的國民黨是列寧式政黨,以黨領政/以黨領軍,黨政軍三位一體而以黨為首,黨的領袖「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也就是「龍頭」領軍/黨的經費做「桶箍」/眾人搖旗吶喊的打法(一直到李登輝登都是)。可是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再加上這兩年的「東廠」追殺,已經不是「今非昔比」足以形容,根本就是苟延殘喘(箇中玄機甚多,但是另一個題目,不贅)。一言以蔽之,沒有人、沒有錢,卻多得是「太陽」指點江山,這樣的國民黨主席哪還有條件「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更沒有條件當「桶箍」。那,這場全面性的選戰要怎麼打?

大家印象中的吳敦義,口舌上從不讓人,可是從今年過完以後,據接近他的朋友形容「沒聽他跟人爭辯過」——一個從大學辯論比賽就不肯讓人的人,能夠忍耐10個月不跟人抬槓,可以略窺他內心之煎熬。而「有所忍,必有所待」,現在大家都看到他「所待」成真。

但是,「忍」只是他被嘲為無主席的外在原因,如果沒有實際有效的作為,仍然不足以獲致如此大勝。這就是前述「群龍無首」的運用有關了:國民黨雖然家道中落,可是幾個A咖仍然懷抱總統夢,心裡想的/口上講的總是「2018是2020的前哨戰」,每個人(A咖)都想「這次贏了,下次就該我上場了」,然後兩手抱胸等著黨主席帶頭衝鋒。當然,這樣子是沒辦法打贏的,更明白點說,縱使有韓流,甚至六都皆人氣炸場,大勝的成果也輪不到「太陽們」來享用——好比楚漢爭霸,滅秦的是劉邦、項羽,楚懷王無論如何輪不到。而吳敦義不考慮跟以前的黨主席那樣帶頭衝鋒,也沒有要號令天下,他刻意低調的結果,幾位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大老只好出來拋頭露面,他們能夠動員的老關係都動員了——這個現象被分析家稱為「地方派系動員的極致」,是但也不是,如果國民黨在執政時都無法極致動員,豈可能在土崩瓦解之後超越從前?地方派系的動員極其「耗油」,而今天的國民黨面臨「油荒」已久,不是嗎?

總之,各地的「原地方派系」雖然已經都式微了,可是經由各個「太陽」出馬敦促參戰,吳主席再到各縣市勸出尚未被動員的,就這樣一片片完成拼圖,然後能發揮桶箍的功能——木片不到齊,怎麼「箍」得起來?

但即使所有舊派系、新山頭都整合了,國民黨仍然不是民進黨的對手,此所以各項民調在9月底以前都只是「拉近差距」,有優勢的選區也只是「些微領先」而已。但是隨後韓流爆發了,大家應該記得,韓國瑜沒把握的是「空軍如何轉為陸軍」,陳其邁自始至終「對高雄有信心」就是自恃有陸軍,但結果卻是土崩式大勝/大敗。各選區能夠讓空氣票落實到票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民黨的「陸軍」已經整合,並且能夠存在於各個角落,發揮催票入櫃的功能。這可由韓國瑜大勝,而柯文哲險勝得到旁證——柯文哲沒有「陸軍」,如果有,應該可以贏得舒坦些。

回頭再來看「無主席」,他真的不存在嗎?別的不說,把韓國瑜這樣一位不受拘束角色派去高雄,哪裡是我們以前認識的吳敦義作風?還有新竹縣,他排除全民調,然後完全承擔勝敗責任,又哪裡是以前認識的吳敦義作風?

當然,這些都只是「環境證據」,而非「直接證據」,因為沒有人能覘探他的心底。往後只有看他能不能再讓國民黨贏一次總統大選,提醒一下,2008年的立委選舉和總統大選空前勝利,正好是吳敦義擔任秘書長,當時因為有馬英九旋風,大家同樣覺得是「無秘書長」。(*2008年立委選舉,民進黨只得27席;總統大選馬英九得票迄今空前)

*很多朋友反應「兵法看選舉」系列怎麼沒做個總結?且以本篇聊做結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