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19大政治局常委改組,七常委公布,最跌破眾人眼鏡的是王滬寧。(他的個人學經歷此處不贅,有興趣的請自行Google)

習近平大權在握,天威莫測,太多人看不懂王滬寧為什麼入常,卻仍猜測紛紜。我對王滬寧入常採「倒過來看」:不去猜習近平為什麼重用王滬寧,而去看習近平會怎麼用王滬寧。結論是,注意王滬寧說什麼,他的言論將是往後的風向球。

我拿王滬寧跟一位歷史人物對照:魏徵。

魏徵是古今第一諍臣,但我不是說王滬寧會成為「貞觀之治的魏徵」,而是魏徵的另一個特質:見風使舵的高手。請注意,是見風「使」舵,而非「見風轉舵」。(後者一般用為貶意)

我在職場有關的課程中,總是推崇魏徵是「跳槽典範」、「加入贏者圈的達人」。且看魏徵的跳槽過程:

魏徵起初是武陽郡丞元寶藏的書記(掌理文書業務),他勸元寶藏加入瓦崗集團,於是他成為李密的書記;瓦崗軍一度威震中原,李密當時不可一世,可是後來敗給王世充,一著錯滿盤輸,歸附李淵;魏徵寫信給仍然佔有黎陽地方的瓦崗軍將領徐世勣,勸他歸附大唐,而徐、魏二人後來都成為凌煙閣上的功臣。然而,魏徵起初被李淵派去輔佐太子李建成,魏徵提醒太子:「早點處理你弟弟的問題。」那個弟弟就是李世民,後來發動玄武門兵變,殺了李建成,也成為唐太宗。唐太宗質問魏徵:「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太子如果早聽我的話,未必是今天的下場。」如此悖逆語言,唐太宗非但沒殺魏徵,還讓他成為貞觀之治的標竿人物。

唐太宗的英明流傳千古,有很大一部份是由於魏徵——古今英主很多,但只有一個唐太宗容得下魏徵這樣的直白諫臣;相對而言,千古也只有一個魏徵,就因為只有一個唐太宗。其他的直白諫臣都被砍頭、削官了,運氣好一點的,沒殺也不罰,但意見也並不被採納,因為大部分人君都是「聞過則怒」。

OK,重點來了:魏徵為什麼能成為「貞觀之治的魏徵」,是因為魏徵「知道唐太宗要什麼」:唐太宗要後人都知道且稱頌他,這一點需要「史官記下來」。於是他跟群臣做了超多的對話,後來集成《貞觀政要》,也塑造了唐太宗的歷史形象。而魏徵「先見」了唐太宗的心理:想要自己的形象是「聞過則喜」,所以他成功的扮演了「貞觀之治的魏徵」。這個本事其實魏徵一直都有展現出來:他知道元寶藏並無天下大志,所以勸他加入當時最被看好的贏家瓦崗集團;李密歸唐,魏徵勸老兄弟徐世勣交出黎陽土地兵馬,立下大功;太子李建成是王儲,他當然勸太子消除繼位的威脅李世民——他在每個階段,都「知道老闆要的是什麼」。

我不認為習近平要王滬寧扮演「魏徵」,我說的是,王滬寧歷事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位中共領導人,始終能穩居「抓思想」的關鍵位子,自有其(跟魏徵一樣的)本事。有一篇文章如此描述:王滬寧似乎總是能夠捕捉、引領時代精神,從而內化出一套既符合時代要求,又能為執政黨接受的政治理論。這一段文字裡的「捕捉」、「引領」、「符合時代要求」、「為黨接受」等字的意思,請讀者咀嚼體會。

簡單說,那就是「見風使舵」的功夫,相較於一干只會學習近平的樣,趕忙帶著屬下瞻仰革命聖地的中共大員,王滬寧當然夠條件讓習近平信任。

或許做點修正:「舵」還在習近平手上,可是習近平要「轉舵」之前,王滬寧會「先見」風向。

猜不透習近平?注意王滬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