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柯文哲的民調倏落倏起,重點是很多單位都在做,而那些民調的目的,多半都是想「做掉」他。就因為他說了一句「去蔣沒辦法解決台灣當前的問題」,引來獨派群起圍剿,還揚言「如果跟賴清德選,將拿不到10%選票」,偏偏民調不支持這個說法。

柯文哲能拿多少選票,此刻言之過早。可是,「去蔣不能解決台灣當前的問題」,確是實話實說。而獨派之所以要圍剿柯文哲,正是因為獨派認為「去蔣」才是解決台灣定位問題的首要之務。

在此之前,「非蔣」的重點大致放在「蔣介石要為228事件負全責」,但事實上他負不了全責,因為他並未下令開槍,也未下令強力鎮壓,反而他下令「開槍」是槍斃陳儀,此所以過去的去蔣作為多被認為過於情緒性,而不得大眾支持。

另外一個因素,國民黨最近正在選黨主席,各候選人莫不引述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乃至孫運璿,以示自己是國民黨正統。於是一個好久不曾被提出來的論述「若無蔣公領導抗日勝利,光復台灣,怎麼會有今天的台灣?」又被廣為宣揚。然而,這項論述卻正擊中當前主流獨派的痛處。

當前的獨派主流是「以日本為宗主國」的台獨,這一支之所以成為主流,是由於台獨論述在文化源流上遭遇無法克服的障礙,最簡單的例子是媽祖(箇中邏輯不贅),當台獨無法擺脫「台灣人都來自大陸」的文化源流時,台獨就缺乏說服力。而「以日本為宗主國」的論述就沒有這個障礙,可是他們必須盡可能「剷除」中國遺跡,包括孔廟,也包括最近出現的「媽祖一向是中國政權鎮壓台灣的工具」論述,同時大量恢復日據時代的「文化遺產」。

然而,歷史是一個連續且無接縫的過程,抹煞歷史可不是「拿橡皮擦擦去」那樣簡單。獨派既然抹不去蔣中正那段歷史,他們於是致力於推銷「日據時期的台灣,比國民黨統治時期好」,卻又抹不去蔣經國時期的貢獻。

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於是浮現:日本人跟國民黨在台灣,誰治理得比較好?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過一個好問題: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

子產鑄刑書,是中國第一部成文法典,法有明文,所以民不能欺;宓子賤寬仁簡政,愛民如子,所以民不忍欺;西門豹將女巫投入漳河,革除迷信,所以民不敢欺。至於三人孰優,司馬遷提出的答案是「辨治者」最曉得,所謂「辨治者」,最佳解釋是「被治者」,也就是各該時代的「民」。簡單說,當下的人民的感覺才重要。

於是我們回到最前頭,柯文哲說「去蔣不能解決當前台灣的問題」才是當前的硬道理——蔡英文說她是來解決問題的,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就會得到當前民心的支持,反之則不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