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假是四月三日到六日,包括了兒童節和清明節。可是,有一個已經幾乎被淡忘的節日「寒食節」,也在那幾天。從前,在那幾天中不生火煮食,都吃冷的食物。

寒食節的確切日子訂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剛好是清明節,因而調整到「清明節前一、二天與後一天」,共三天是寒食節。至於寒食節的由來,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

春秋時,晉國公子(國君的兒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終於回到晉國繼任國君,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賞賜隨同他流亡的侍從,每個人都得到賞賜。可是有一天,宮門上卻被人寫了「一蛇獨怨」四個字。晉文公問左右:「那是什麼意思。」左右吞吞吐吐的回答:「最近外面流行一首歌謠,是敘述:五條蛇隨從一條龍周遊天下,龍飢餓時,有一條蛇割了自己的肉給龍充飢。龍回到深淵後,四條龍都得到居住的洞穴,只有那條割肉的蛇流落在荒野。」

晉文公一聽,立刻說:「這首歌說的是介子推啊!」

原來,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間,有一次在野外斷糧,差點餓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烤熟後獻給重耳吃。可是,重耳即位成為晉文公,遍賞隨從人員,不知怎的,獨漏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去向國君「討」賞賜,就跟母親一同到山裡隱居。有人因此為他抱不平,而在文公的宮門上寫字。

晉文公立刻派人去找介子推,可是他隱居在山中,就是不肯出來。有人建議晉文公:「放火燒山,就可以把介子推『燻』出來。」文公採納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可是,大夥燒了一個月,火熄之後,發現介子推跟母親相擁,一同在山中被燒死。

晉文公既後悔又難過,看見火就不舒服,於是宮中不生火,只吃冷食。然而,長期吃冷食對身體不好,左右都勸晉文公「開火」。於是晉文公下令,以後每年到了那幾天,都「斷火冷食」三天,相沿成為寒食節。可是,又由於人們更重視清明掃墓,因此將寒食節訂在「清明前一、二日及後一日」。

今天台灣社會中,還有沒有寒食節的遺跡?有的,潤餅捲就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