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時期的變民當中,聲勢最大的一支是「赤眉」。

 

 變民其實都是想等待時機好轉,再回家種田,可是卻一步步被逼上絕路。青州、徐州(古齊地,今山東一帶)的赤眉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青徐二州州牧田況上書:「盜賊(變民)最初發生時,起因都是小狀況,基層小吏甚至伍保(村里守望隊)就可以處理。只因為地方政府漫不經心,縣欺瞞郡,郡欺瞞朝廷,百人說是十人,千人說是百人。朝廷因此低估了事件的嚴重程度(其實是因為王莽不愛聽壞消息),遂至蔓延數州。到了情況不可收拾才派出大軍,使者四出追查究責,郡縣政府只能事奉巴結應對塞責,供應酒食奉獻金錢,以求不死,更無暇管理盜賊,也無心行政。而朝廷派出的將帥又不能身先士卒,一旦交戰,就被盜賊打敗,官兵軍紀敗壞,士氣沮落,轉而傷害百姓。」

 

  「在此之前,有些變民幸蒙赦免,原本就要解散了,沒想到又受到攻擊,他們在恐懼之下,再逃入山谷,並相互轉告,以致已投降的又復作亂。十天之內,可以集結十餘萬人,這才是盜賊之所以愈剿愈多的原因!」

 

田況的真話與能力,卻造成他去職。田況離職後,齊地情況愈發不可收拾。王莽派出中央大軍征剿,可是官兵不堪一擊,在一次戰役中,政府軍司令官景尚被擊斃,王莽只好派出精銳軍隊,由一線將領擔任剿匪司令: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

 

當初起義時,各股變民之間相互約定:「殺人抵命,傷人抵創。」變民集團中最尊貴的稱號是「三老」「從事」「卒史」等,都是縣政府以下的基層公務員頭銜,腦袋裡根沒有「王將軍」等念頭──這跟秦末起義軍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易言之,原本毫無野心,只是吃不飽而為盜,現在開始產生質變。

 

  聽說新政府的太師與將軍率領十餘萬精兵前來,擔心部眾與政府軍接戰時,難以辨識敵我,於是通令「將眉毛染成紅色」。從此,這一支就被稱為「赤眉軍」──有識別有番號,乃成為有組織的叛軍。

 *改寫自【離民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