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說蔡英文的民調「一定還會掉」,但他看小英2020年大選問題不大,因為「現在還沒有第二名」。

P自有其邏輯,不能說他不對。然而,對於他這兩個論點,前者同意其結論而不同意其前提,後者同意其觀察而不同意其結論。

P認為,蔡英文的民調下跌是因為「執政包袱」,但那不能解釋其他首長(同樣有執政包袱)民調不跌反升的現象。事實上,蔡英文就任以來的諸般爭議,除了年金改革是執政包袱(誰來執政都搞不好)外,其他如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立法等,都不屬執政包袱,而是庸人自擾。

個人認為,台灣最近10年的經濟衰退,才是執政者民調旦夕衰退的原因。而人民生活不好,政權就不安定,則是二千多年前管仲就說了:「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危鄉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

也就是說,蔡英文的民調「還會再掉」,是因為經濟不見起色。雖不能說2020年就會因此連任不成,但即使連任成功,理由卻不是「看不到第二名」,因為「第二名」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永遠出在「第一名」。

歷史上最好的例子是秦始皇。秦始皇終其一生都沒碰過「第二名」,他繼承王位沒有挑戰者,他當上秦王時,六國已經都是待宰的羔羊,沒有「第二名」,因此他能一統天下。然而,他想要子子孫孫都當皇帝,於是採取了一切他想得到的措施,以消滅「第二名」: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良謀刺秦始皇失敗,逃到東方(山東、江蘇一帶)。

有一天,張良信步走過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一座橋。有一位衣衫襤褸的老翁走過他身邊,故意將一隻鞋子弄到橋下,然後回頭對張良說:「喂,小伙子,下去幫我老人家將鞋子拿上來。」

張良乍聽,一楞,想要扁他。轉念又想,「他那麼老了,算了,不跟他計較」,忍住氣,走到橋下幫老人把鞋子撿了上來。

正要交給他,老人家又開口了:「幫我穿上。」

張良啼笑皆非,乾脆好人做到底,長跪地上,要為老人家穿鞋。老人也毫不客氣,伸出腳,讓他服務。穿好鞋,也沒說聲謝,笑著走了!

「居然有這種人」,張良驚訝的看著老人的背影,愣在當場。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邈棄曹操迎呂布

張邈好俠仗義,跟袁紹、曹操都是朋友。袁紹擔任關東盟主時,張邈曾經義正詞嚴的責備袁紹態度驕傲。袁紹是個聞過則怒的人,命令曹操殺了張邈,曹操說:「孟卓(張邈字)是我倆的至友,縱有過失也應予包容。如今天下未定,怎麼可以自相殘殺?」

曹操任袞州刺史,張邈為陳留太守(陳留是曹操最初起兵之地)。曹操第一次出征陶謙,報父仇心切,不作生還打算,對家人說:「我如果不能生還,你們就去投靠孟卓。」

 

(原典精華)

操之前攻陶謙,志在必死,敕家曰:「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後還見邈,垂泣相對。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蒙進入江陵,下令「不准侵犯民宅,不准取一針一線」。一個呂蒙的汝南同鄉,取了民家一頂斗笠,蓋在鎧甲之上。雖然是為了保護公物不受雨淋,呂蒙仍然流著淚,將他處斬。軍中為之戰慄,社會秩序井然,路不拾遺。

 

(原典精華)

(呂蒙)約令軍中:「不得干歷1人家2,有所求取。」蒙麾下士,與蒙同郡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

--《資治通鑑.漢紀六十》

  1. 干歷:干擾。
  2. 人家:民宅。

關羽得知南郡陷落,立即回軍南下。同時不斷派出使節,責備呂蒙背棄雙方合作的約定。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北朝南方的宋國,南陽人宗愨出身儒素家族,家族子弟中只有他喜歡軍旅生涯,常常說「此生願望就是乘長風以破萬里浪」。

後來,林邑(今越南北方)國王范陽邁經常入寇劫掠。宋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帶兵討伐。宗愨請纓出征,文帝封他為振武將軍,檀和之派宗愨為先鋒。

宗愨連勝數陣,檀和之大軍近迫林邑都城。范陽邁傾全國之力抗戰,出動大象陣,象身披掛鎧甲,這個大象裝甲部隊浩浩蕩蕩「前後無際」。面對如此陣仗,宋國軍隊心生畏懼。

宗愨說:「我曾聽說外國有一種動物叫作獅子,威風能鎮伏百獸。」於是依獅子模樣大量圖畫看板,推在陣前與象群對峙,前排大象驚慌回頭,象陣霎時奔逃,林邑軍大敗,首都被攻陷,國王逃走。

檀和之軍隊擄獲財寶無數,宗通通不取,回到家中,衣服與梳沐用品一如去時簡樸。(不取利益、不求功名,沒有富貴,也沒有累及族人)

宗愨的故事除了給我們﹁立志遠大﹂的啟發之外,更要緊的一點,是不可志大才疏。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春假是四月三日到六日,包括了兒童節和清明節。可是,有一個已經幾乎被淡忘的節日「寒食節」,也在那幾天。從前,在那幾天中不生火煮食,都吃冷的食物。

寒食節的確切日子訂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剛好是清明節,因而調整到「清明節前一、二天與後一天」,共三天是寒食節。至於寒食節的由來,有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

春秋時,晉國公子(國君的兒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終於回到晉國繼任國君,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賞賜隨同他流亡的侍從,每個人都得到賞賜。可是有一天,宮門上卻被人寫了「一蛇獨怨」四個字。晉文公問左右:「那是什麼意思。」左右吞吞吐吐的回答:「最近外面流行一首歌謠,是敘述:五條蛇隨從一條龍周遊天下,龍飢餓時,有一條蛇割了自己的肉給龍充飢。龍回到深淵後,四條龍都得到居住的洞穴,只有那條割肉的蛇流落在荒野。」

晉文公一聽,立刻說:「這首歌說的是介子推啊!」

原來,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間,有一次在野外斷糧,差點餓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烤熟後獻給重耳吃。可是,重耳即位成為晉文公,遍賞隨從人員,不知怎的,獨漏了介子推。介子推不願去向國君「討」賞賜,就跟母親一同到山裡隱居。有人因此為他抱不平,而在文公的宮門上寫字。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最近用心研讀兩本有關「大數據」(big data)的書,目的是要朝「品牌」方向發展,徹底改變外界對聯發科的「山寨」印象。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台北演講,說了一句話激勵年輕人:「你今天懂的,是你爸根本沒聽說過的東西。」他口中的「這東西」就是大數據。他同時說了:「在大數據時代,沒有人是專家。…你今天去給我找出全世界誰是大數據、雲計算,未來數據時代的專家?沒有,你就強勢了,因為你今天年輕,你的知識結構正好能配上,…。」

即使我對大數據一知半解,我也認同「大數據是未來」,因為大數據分析(即使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能夠取代過去的統計與市場調查技術。說得嚴苛一點,過去的市場調查遇到大數據,只怕跟銅兵器遇到鐵兵器一樣-不堪一擊。

然而,大數據畢竟是「軟道理」,對聯發科來說,手機才是硬道理。大數據容或可以幫聯發科建立品牌,可以投消費者所好,但是否能就此一洗山寨形象,那還有另外一段路要走。

說到「山寨」這個詞,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水滸傳》。簡單說,梁山泊建立了一個「不一樣的山寨」。

且看「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後的梁山泊:所謂「三山聚義」是梁山泊「合併」桃花山(李忠、周通)、二龍山(魯智深、楊志、武松)合力打下青州城,並收服了官軍大將呼延灼。之後,大隊人馬班師回山,「所過州縣,分毫不擾。鄉村百姓,扶老挈幼,燒香羅拜迎接」。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自《莊子》〈外篇天運‧漢陰丈人〉:

子貢南遊于楚,反于晉,過漢陰,見一丈人將爲圃畦,鑿隧而如井,抱甕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曰:「有械而出灌,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
爲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

曰:「鑿木爲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溢湯,其名爲槔。」

爲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爲也。」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秦始皇死了,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一時風起雲湧、四方響應。

可是,陳勝的王國卻暴起暴落,一度打到函谷關,咸陽在望,卻旋即潰敗。那是怎麼樣的一個過程?

秦二世派出謁者(官名,負監視與情蒐任務)前往東方,謁者回到咸陽,將起義軍聲勢據實報告。嬴胡亥聽不進任何不順耳的消息,將謁者通通關進監牢。

然後召集博士們徵詢:「楚地的戌卒攻打縣城,各位認為如何?」

有三十幾位博士、學者表示:「人民怎麼可以造反?那是殺無赦的死罪,建議陛下立即發兵痛擊之。」

這是典型的效忠表態言論,可是胡亥聽不進去,當場變臉。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執政黨在去年九合一選舉輸怕了,急忙要加強與「婉君」溝通。毛內閣由副閣揆張善政肩負這項重任,他發現官方網站又慢又難看,下令「打掉爛的重建」。同時,為了建立公務員的觀念,2月起要「把公務員抓來上課」。

有高層首長出來帶頭,這件事已經成功了一半,可是另一半的前景卻不敢樂觀,因為,「改造公務員的腦袋」談何容易?

參與座談的網路社群代表都感受到「政府有想要改」,可是「他們根本還不知道婉君在哪裡」。

一位有智慧的長者曾說:「溝通,得先通溝。」政府官員的第一堂課,就是找到「婉君在哪裡」,否則怎麼溝通?

在公務員的觀念裡「不就是上網嗎」,所有政令、措施往網路上一丟,就算「廣告周知」了。但事實上,那比從前貼佈告欄、登報紙還更「偷懶」,因為網站上的公告是被動的,沒人來看的話,它根本就沒意義,反而不上網的「老」朋友們因此而看不到。所以,那叫做「偷懶」。

但其實公務員比他們的長官更加數位化,公務員上班時、休息時、回家後也都滑手機、上FB、用Line跟朋友聊天、分享。可是一碰到長官要求「跟網路族溝通」,一個個振振有辭的說「都有PO上網啊」!

公孫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